2016-04-20
收藏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 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检测题人教版
2016二年级数学同步练习题之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2014年小升初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题
小升初数学约数与倍数的知识点
小升初数学年龄问题的训练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卷(北师大版)
西师版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2014-2015)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小升初数学综合行程的考察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有答案)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之克与千克
2015年小升初数学代数初步知识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之旋转
小升初数学完全平方式的学习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测试题(青岛版)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复习卷(苏教版)
小升初数学专项练习:数与代数
2015年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训练题
2016苏教版小学六年级升学考试试题
2015年小升初数学数的整除复习题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有答案)
苏教版2014小升初数学上册期中测试卷
必备小升初数学比和比例
人教版小升初数学上册期中模拟考试题
小升初数学上册期中试卷测验2014年
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新人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