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0
收藏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 ,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 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网络环境下教师校本教研的思考
校本研究,我们忽视了什么?
打准数学教学中“度”的节拍
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双基”训练
努力实现多种思维的互动
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展现教学的细节之美
数学教学中的“反教育”现象刍议
在数学文化的长河中徜徉
加强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由两个教学细节所引发的思考
小学生数学理趣培养初探
捕捉动态生成 绽放课堂精彩
探究学习有效性的分析与思考
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活动的误区
谈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
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在“评价与反思”中前行
警惕“家常课”的教学失衡
在“对话”中打磨有效的教学设计
打造真实的数学课堂 让课程改革远离“浮躁”——实践新课程的反思与感悟
谈小学数学课堂口头评价的作用和操作艺术
学生的错误 教学的契机
追寻教学的起点
“做”出数学味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盐城市小学数学“与新课程同行”主题沙龙活动发言摘要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克服传统作业弊端,科学合理设计作业
我的一节公开课——谈对统计教学的认知
浅谈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策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