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透视不同课型教学的有效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为广大教师所关注。然而,在不同的课型中,这种有效性是否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笔者想结合几份案例,谈谈我对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 概念课:自学思考切莫走马观花

由于受数学概念自身特点的制约,接受式学习在概念教学中显然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进而,“自学思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概念课中常用的学习方式。

教学“垂直”一课,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学校附近道路图的研究及折纸实验,感受了“互相垂直”的含义。接着出示自学提纲,并让学生看书自学:

(1)什么叫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什么?

(2)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又叫什么?

(3)你能说出一些互相垂直的例子吗?

教材上寥寥几句话和举的例,学生不足3分钟就看完了,回答问题时,更是对答如流。教师频频颔首,可作为听者,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学生的熟练是基于理解基础上的娴熟还是简单的模仿?学生理解“互相”是什么意思吗?这可是理解垂直概念的难点啊!凑巧的是,在随后的练习反馈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所以其中一条直线是垂线。结果,全班大部分学生出现了错误,这一结果更加重了我的疑虑。

笔者此处无意否定自学这一重要的学习形式。应该说,对于某些数学概念的学习,自学确实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更何况,从长远角度看,自学能力也是学生应该掌握的重要能力。然而,在肯定这一学习形式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一事实,即大部分学生的自学往往浮于表面,有些学生只满足于照本宣科。至于概念的重要内涵,尤其是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学生通常无法把握。学生毕竟是学生,在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教师别忘了适时介入,通过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引导,帮助学生在概念的关键处多展开思考,从而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二、 复习课:面面俱到还须兼顾全体

教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教师与学生简要回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进行了找单位“1”、说数量关系的基本训练后,便组织学生在题组训练中进一步掌握解题方法。

第一题:比较列式。

(1)小丽身高1.35米,小龙的身高比小丽高1/9,小龙比小丽高多少米?

(2)小丽身高1.35米,小龙的身高比小丽高1/9,小龙身高多少米?

(3)小丽身高1.35米,小丽的身高比小华矮1/16,小华身高多少米?

第二题:根据列式说出问题:

仓库有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 ?

(1)15 × 20% (2)15 × 1/2 (3)15 × (20% + 1/2) (4)15 × (1/2 - 20%) (5)15×(1 - 20% - 1/2)

第三题:将第三个条件改成“第二次用去1/2吨”,问:还能提出哪些问题?该怎样解答?

第四题:补充条件,然后列式计算。

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 。女队员有多少人?

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困生除第一、二题还能勉强跟上,后面的学习似乎与他们无关,有的看起了热闹,有的干脆一脸茫然。而对于不少优秀学生,即便是第三、四题,也很难激起他们的“斗志”。信手拈来之后,他们也开始各行其是。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的教学过于统一,缺少层次。要知道,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尤其在复习阶段,更受到前面学习基础的影响,两极分化尤为明显。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为主,适当扩充提高。在组织形式上,可发挥群体协作的作用,营造互帮互学的氛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应是一句空话,它应成为复习课有效性的重要体现。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