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

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数学练习课中的“说”练习课是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型。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在练习课的教学中不仅加强“做”的练习,还注重“说”的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练习课中的“说”可分为“做前说”和“做后说”。做前说猜测(估计),做后说思路,说疑义,说检验。以下是我在教学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练习课中的一些做法。

一、 说猜测(估计)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非常强调猜想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数学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基于此种理论,在教学中,我们就要提供适当的机会给学生去猜想、去估计,养成猜想、估计的习惯,发展猜想、估计的能力。例如,教材一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题(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

这道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考难度。在练习时我先不让学生看书,只是板书“买的苹果和梨一共有15个”这一信息,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并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意见。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并在交流中形成了共识,一致认为梨最少有1个,最多有14个。紧接着,我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再次让学生猜一猜梨最少有几个,最多有几个。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由于有了第一次猜测的经验,很多学生能结合图意进行简单的推理:图中已经有2个梨,说明梨最少有2个;另外从图中还看到有5个苹果,说明梨最多有10个。这种练习以前的估测,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了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地进行了简单的推理。

二、 说思路

邵瑞珍老师在其编著的《教育心理学——学与教的原理》中说:“由于语言表达具有重要的提炼功能,所以思想经过语言精练表达以后,就增加了意义和迁移的可能性。据此,我们应该把言语表达看作整个思维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在练习课上,我们不仅仅局限于学生能把习题解答出来,还要学生能把思考过程、解题思路说出来。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有这样一题

12-6=11-5

□-□

□-□

16-8=15-7

□-□

□-□

在练习前我将题目改动了一下,变为:

12-6=□-□

□-□

□-□

12-6=□+□

□+□

□+□

目的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充分展示他们个性化的思考过程,发展数学思考。练习时提出: 你会填算式吗?比一比谁填得最多!学生解答后,请列出算式多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思路。一个学生说:“我是按规律填的,因为左边12-6=6,所以我在右边填的算式是6-0、7-1、8-2、9-3……第一个数每次多1,第二个数每次也多1,得数都是6。”我当即表扬他既能认真做题,还能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是按规律填的,不过跟他相反。我填的算式是11-5、10-4、9-3、8-2……第一个数每次少1,第二个数每次也少1,得数都是6。”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其中一个学生还介绍了自己的发现:“左边的减法可以填出很多的算式,右边的加法只能填出7道算式!”我激动地说:“说得没错,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孩子!”学生在说解题思路的过程中,先要整理思路,使说理更符合逻辑;在听别人说解题思路时,更是受到了启发,开阔了思路。

三、 说疑义

每个班级中总会有少数几个学习困难的学生存在,也许在其他学生做完、教师讲评完某道题之后,这些学生还没有弄懂,没有想明白。我们应该留一些时间,让他们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以便帮助他们真正弄懂这些知识,使全班学生共同进步。此外,练习题做完后,不能“万事大吉”,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再次质疑,发表不同的见解。例如,一年级(下册)教材有这样一道题(有90个苹果,一班有45人,二班有42人,给他们两个班没人发一个,够不够?)

大部分学生都是先算45+42=87(人),然后得出结论。我接着询问还有不同的解法吗,大家都摇摇头。这时,我看到一个学困生好像欲言又止。于是我走到他跟前,同桌的学生见状马上说他做错了,我看到他列的算式是90-45=42(个)。其实,这种解法的想法是正确的,并且跟别人不一样,只是得数算错了,因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还没学过。我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他却怎么也说不上来。这时,我发动其他学生帮忙,很快就有学生说出了这样列式的道理,证明他的算式列的是对的。我带头为他鼓掌,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建议他以后要多发言,并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他高兴地笑了。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而且可以发现更有价值的想法,使其他学生从中受益。

四、 说检验

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检验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不仅能保证解题正确无误,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认真负责的精神。从理论上说,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需要有效的控制,而任何系统只有获得反馈信息,并据以适当的调节,才能进行有效的控制。学习中的自觉检验正是一种自我反馈,有利于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习质量。例如,二年级(下册)教材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朋友走了32格,另一个小朋友比她多走6格,另一个小朋友走了多少格?)

学生做完以后,我就要求学生自己检验做得是否正确,并让他们说出检验的过程。一个学生说:“我算出男孩走了38格后,又去看题目,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38-6=32(格),也就是说女孩已经走了32格,正合题意,说明我做对了。”另一个学生说:“题目中说男孩比女孩多走6格,我算出来男孩走了38格,题目中告诉我们女孩已经走了32格,38-32=6(格),男孩正好比女孩多走6格。”另一个学生说:“我是这样算的,32-6=26(格),错在哪呢?”其他学生立即帮他指出了错误。

总之,由于在数学练习课中注重了学生“说”的培养和训练,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从而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