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浅谈小学数...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数学教学不再是以“传授数学知识”为目的,而是更加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寻求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体验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感受,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课堂教学既动态生成,也预设成功。

一、预设成功是数学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

所谓预设成功,主要指教师在课前解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依据学生的情况来设计教案,并较顺利地完成教学计划,达成教育目标。预设教案,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就愈高。预设一个高质量的教案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预设教案的成功,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益。这就要求教者,在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尊重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时代发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超越教材。

1.注意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素材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的部分内容会出现滞后现象,教者备课时,在基本不改变教材的编排意图的同时,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喜欢的、感兴趣的事物或内容作为学习素材。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乐于参与,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教材先是通过准备题总结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出示例题。这样的课,用以前的眼光来看是无可非议的,就现在来讲,逻辑思维也是很好的,但是,今天的学生所接触的事物与教材内容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对“3小时抽水420吨,5小时抽水多少吨”不会感兴趣。教者可以预设这样的问题:“老师想了解一下,昨天晚上我们班50人一分钟共做多少题?”并让学生根据自己做题的情况编一道数学题,在小组讨论中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由于题目是学生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实建构的,所以,对例题的结构、数量关系及解题思路也就容易掌握。

2.适当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可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就说明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为了体现新的教学理念,我们在预设教案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者可以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与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之间的距离,适当改变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把用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表示的单位“1”与用多个物体为整体表示的单位“1”的内容相对比,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主动探究,就能建立起分数的概念,理解单位“1”的含义,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合作、交流、成功、愉悦的情感体验。

3.适时变换新课的导入方式

现行教材中的准备题,是为新知学习铺路搭桥,其内容一般是与本节课新知识密切相关的旧知识,目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迅速进入新知境界。然而,从新的教学理念看,有时它恰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缩小了探索的空间,加之教材中的有些例题在提供答案的同时,也提供了思考过程,既约束了教师的思维,又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数学内容虽然是抽象的,然而大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适合小学生接受的原型。因此,我们备课时,要关注新课导入方式的变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形成探索的欲望。例如,教学“正比例”时,可以带着学生去室外,用杆高与影长的关系,测出树木、旗杆等物体的高度。教学“比例尺”时,可预设学生根据比例把自己家中的房子画在图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建筑物。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这样就能符合学生积极探索的心理需求。

二、动态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

所谓动态生成,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有价值、有创见的问题与想法等细节为契机,因势利导,及时调整、改变预设的计划,遵循学生的学习问题展开教学而获得的成功。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亮点,它解放了师生和教材,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健康有效的轨道上发展。为此,教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课堂教学的新理念。

1.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这一过程,教师必须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友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轻松的情况下,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产生愉悦的求知欲望,无顾忌地充分发表自己的创意。首先,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探索的过程,实现由传道、授业、解惑向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转变。例如,在学生讨论、争议不休时,教者可以说:“能让老师发表一下意见吗?”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商量的口气,以“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讨论,既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又为学生营造了一种没有精神压抑、以人为本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探索数学知识的同时,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要用真情感染学生。“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课堂教学中,教者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影响学生,恰当地组织教学,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从而为动态生成创造良好的必要条件。

2.创设开放式的教学过程

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每个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得到发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确立生成的意识,深入课堂教学的大方向、大环节和关键性内容,把握课堂教学的整体思路和目标方向,尽量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更多的思维空间。例如,笔者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学习材料,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有了心理准备,课的开始,启发学生思考:“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用你手中的材料分一分,能得到分数吗?”并要求每位同学至少分一种材料,在小组交流中说出操作的思维过程,最后组织全班交流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在演示中,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支铅笔,也就是整体的1/3;也有的学生把6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6份,2份也是2支铅笔,也就是整体的2/6或1/3。这样,学生通过交流学会了合作,获得了“求得同一种结果可以有多种方法”的体验,从而在动态生成中,思维得到充分的发展。

3.设计不同层次的开放性练习

为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教学中强调生成的动态性,意味着上课不是执行教案,而是教案的再创造过程;不是把心思放在教材、教参和教案上,而是放在观察学生、倾听学生、发现学生并与学生积极互动上,这是动态生成的重要保证。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拘泥于课前的预设,要根据实际情况,随时对设计作业有把握的调整和变更,充分运用学生感兴趣的实例,设计每个同学都有参与机会的开放性练习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教者发现有的学生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公式,怎么办?如果按照原来的教案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势必不感兴趣,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者略改了原有的预设思路,引导这部分学生怎样验证出圆的面积公式。又如,教学“统计初步知识”时,教者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设计这样的开放式练习题:“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熟悉的情况,设计一张统计表。”这样,从预设教案到动态生成,学生在“猜想感知—练习验证”的学习过程中,就能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多角度、多方面地探索新知,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

三.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是相互联系的

预设与生成有统一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预设重视和追求的是显性的、结果性的、共性的、可预知的目标;生成重视和追求的是隐性的、过程性的、个性的、不可预知的目标。预设过度必然导致对生成的忽视,挤占生成的时间和空间;生成过多也必然影响预设目标的实现以及教学计划的落实。因此,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应当服从于有效的教学、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学生的健康发展。

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在继承传统的预设教案的基础上,逐步加大课堂教学改革,使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防止浮躁,避免因追求新潮而丢到根本,在连基本的预设教案尚且存在问题的情况下,又去全盘照搬动态生成,或者放弃自己本身已具备预设教案的良好条件,以动态生成取而代之,都有可能欲速则不达。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反复认真学习新课程,细细品味新理念,批判现实,反思行为,扬长补短,调整心态,努力实现由量的渐变到质变,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使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让小学数学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断健康前行。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