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1
收藏
下面是查字典数学网为您推荐的 矩形、正方形,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
矩形、正方形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弄清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关系。
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定理1和性质定 理2。
3.正确运用正方形的性质解题。
过 程与方法:
1.通过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渗透集合思想。
2.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理解四种四边形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正方形的性质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 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木框、白纸、剪刀.
学生用具:白纸、剪刀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 巧设情境问题,引入课题(2分钟,学生集中精力入课)
进入正题,提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正方 形
第二环节 讲授新课(30分钟,学生观察图形,思考条件,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出正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方法)
主要环节
(1)呈现两种通过不同途径得到正方形的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
(2)讨论正方形的性质
(3)通过练习加强对正方形性质的理解
(4)寻找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之间的相互关系。
(5)寻 找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大致教学过程
呈现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正方形的全过程.(演示)
由于平行 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先把平行四边形木框的一个角变为直角,再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可用如下图表示
由此可知:正方形 是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即: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 做正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木框还可以这样变化:先移动一条短边,截成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再把一个角变成直角,此时的平行四边形也变成了正方形.
这个变化过程,也可用图表示
你能根据上面的变化过程,给正方形下定义吗?
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是一个角为直角的菱形,所以可以说: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叫做正方形.
由此可知: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即是邻边相等的矩形,也是特殊的菱形,即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因为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所以它的性质是它们的综合,不仅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也有矩形和菱形的特殊性质,即: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正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四边相等
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对角线:对角线相等,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是,它有几条对称轴?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 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即:两条对角线,两组对边的中垂线.
例题
[例1]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求AOB,OAB的度数.
分析:本题是正方形的性质的直接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很多,要恰当运用,本题主要用到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即正方形的轴对称性.
解:正方形ABCD是菱形,对角线AC,BD一定互相垂直,所以AOB=90.正方形ABCD是矩形,又是菱形,所以:BAD=90且对角线AC平分 BAD, 因此:OAB=45
拿出准备好的剪刀、白纸来做一做
将一张长方形纸对折两次,然后剪下一个角,打开,怎样剪才能剪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动手折叠,想,剪切)
只要保证剪口线与折痕成45角即可.因为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它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把折痕作对角线,这时只需剪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打开即是正方形.
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矩形、又是菱形,那么它们四者之间有何关系呢?
正方形、矩形、菱形及平行四边形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它们的包含关系如图:
此图给出了正方形的判别条件,即怎样判定一个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判定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矩形,然后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或者先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由于判定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 的方法各异,所给出的条件不一样,所以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的具体条件相应可作变化,在应用时要仔细 辨别后才可以作出判断.
第三环节 课堂练习(3分钟,学生独立思考,全班交流)
教材 随堂练习 1,2
第四环节 课时小结(5分钟,教师引领学生用表格归纳知识,建立知识框架)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
正方形的性质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性质可比较如下:(出示小黑板)
第五环节 课后作业
课本习题4.7
A组(优等生)1、2、3
B组(中等生)1、2
C组(后三分之一生)1、2
教学反思:
小学继续教育教师听课、评课、说课制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评小学数学课及评课稿怎样去写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数学试卷分析
中考数学复习:建立“病例卡” 反思答题过程
2017中考数学复习攻略:三点帮你得高分
小学数学公开课课后评课发言稿《生活中的比评价与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乘车》说课稿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如何有效制定复习计划
中考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上下》教学反思
2017中考"临时抱佛脚":中考数学重要考点分析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和优秀评课稿精选篇数学吧
2017中考数学学习方法:成绩提高技巧
小学数学学科如何评课稿
2017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基本概念检验法
中考复习指导:中考数学复习计划
2017中考数学检查错题法:不变量检验法
中考数学学习法:有疑必问“事半功倍”
中考数学学习:培养运算能力和求异思维
让学生在主动中学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
中考提升数学成绩方法:注意总结和学习数学思想
新人教版(2014-2016年度春第二学期)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评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优质课六年级《圆柱的体积》评课稿
我们如何来评小学数学课
小学数学评课稿的名师评语
数学评课稿经典评语集锦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分数除法应用题》评课稿
2017中考数学复习要点:避免题海战术
2017年中考数学复习:快速查缺补漏六步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