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5
收藏
双曲线方程
1. 双曲线的第一定义:
⑴①双曲线标准方程:. 一般方程:.
⑵①i. 焦点在x轴上:
顶点: 焦点: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或
ii. 焦点在轴上:顶点:. 焦点:. 准线方程:. 渐近线方程:或,参数方程:或 .
②轴为对称轴,实轴长为2a, 虚轴长为2b,焦距2c. ③离心率. ④准线距(两准线的距离);通径. ⑤参数关系. ⑥焦点半径公式:对于双曲线方程(分别为双曲线的左、右焦点或分别为双曲线的上下焦点)
“长加短减”原则:
构成满足(与椭圆焦半径不同,椭圆焦半径要带符号计算,而双曲线不带符号)
⑶等轴双曲线: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其渐近线方程为,离心率.
⑷共轭双曲线: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做已知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与互为共轭双曲线,它们具有共同的渐近线:.
⑸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的渐近线方程为如果双曲线的渐近线为时,它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例如:若双曲线一条渐近线为且过,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令双曲线的方程为:,代入得.
⑹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区域①:无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
区域②:即定点在双曲线上,1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3条;
区域③:2条切线,2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4条;
区域④:即定点在渐近线上且非原点,1条切线,1条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合计2条;
区域⑤:即过原点,无切线,无与渐近线平行的直线.
小结:过定点作直线与双曲线有且仅有一个交点,可以作出的直线数目可能有0、
2、
3、4条.
(2)若直线与双曲线一支有交点,交点为二个时,求确定直线的斜率可用代入法与渐近线求交和两根之和与两根之积同号.
⑺若P在双曲线,则常用结论1:P到焦点的距离为m = n,则P到两准线的距离比为m︰n.
简证: =.
常用结论2:从双曲线一个焦点到另一条渐近线的距离等于b.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的教学设计
谈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
数与计算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八年级知识点:中心对称的图形知识点
录像课《认识平面图形》
怎样解答圆锥曲线问题
怎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
《5的乘法口诀》听课小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从实际问题到方程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创新教学策略的研究
17年高考数学复习点拔:不等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
怎样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
怎样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平移知识点
五年级数学《字母表示数》听后感
七年级知识点:简单的平移作图知识点
谈现实生活中的幼儿数学教育
听《整数÷整数=小数》有感
四年级数学《去图书馆》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听课反思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知识点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反思 真正为学生考虑了吗?
初中数学学不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初一知识点:菱形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 低级单位到高级单位换算换算的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优秀教案下载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