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5
收藏
教学内容:
认识梯形
设计理念:
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关注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1、观察梯形的特点,概括归纳出定义,并且知道各部分名称;通过动手操作找到等腰梯形的特征;并对所学四边形进行建构,能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动手操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讨论、归纳等活动获取新知,对知识进行建构,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获取新知,亲身经历知识的再现过程。
教学过程:
一、从经验出发导入新课。
通过收集展示学生课前所画的各种四边形,并结合生活实例引入课题。
二、从需要出发合作探究。
1.了解学生的需要
师:凭前面学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们想从哪些方面认识梯形呢?
预设:生可能从以下方面回答:
(1)定义
(2)各部分名称
(3)特性
(4)特征
师:那我们就按自己的想法先研究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
(学生已经学过平行四边形,对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掌握,这样教学以关注学生需求,教师可就着学生的思路进行教学,是教师跟着学生走,而不是教师拽着学生走,学生跟着教师跑。)
2.合作探究梯形的定义
学生选择老师提供的研究材料(一组梯形的题卡、量角器、直尺等),先独立思考,再以小组汇总意见讨论。(学生以组讨论,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
组织小组汇报交流,预设:小组可能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
(1)通过数一数、量一量等方法得知有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图形是梯形。
处理应变:引导学生把四个角、四条边、四个顶点等特点归纳为四边形
浅谈数学开放题与课程改革
浅谈低年级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
理想课堂高年级学生评价初探
数学实践——学生成长的摇篮
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五大误区
低年级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实践和探索
挖掘课内外资源 提升数学素养
挖掘教材资源 促进学生发展
对一些教学问题的反思
浅谈“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
学习 探索 创新
学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
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低年级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数感的培养
大班额条件下的合作学习
数学教育的价值何在——解读新课标“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转换视角,成就数学的美丽
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建构
让课堂学习成为学生快乐的旅程——小学数学学习游戏设计原则探析
观课的视点:情、理、智、趣
教师要做有“心”人
注重过程,渗透思想——建立学生的估算意识
从源头开始的学习与思考
从“预成”走向“生成”——从建构主义理论看教学观的变革
数学课堂情境化教学的理性思考
情境创设,我们该关注什么
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教学中的花架子扫描
实现“四化”,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