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新课标理念...

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体验学习”

[内容摘要]《数学课程标准》使用了较多的“经历……的过程,获得……的体验(感受)”,可见,数学学习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

[关键词]新课标体验再创造做数学说数学用数学

过去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随着新课标带来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教师不是“救世主”,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学生学习数学应当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从教育的角度看,是一种亲历亲为的活动,是一种积极参与活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新课程指出:教师对于教材的使用,更多地应该强调把教材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生搬硬套地教教材。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出示数列2、4、6、8、……让学生猜想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由此复习偶数的概念后问:“猜一猜什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学生受判断数的奇偶性影响,往往会做出“个位是3的倍数的数能被3整除”的猜想。教师随机出示问题:怎样用3、4、5这三个数字组成能被3整除的三位数,你是根据什么判定它能被3整除的?可能与什么有关?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们组成的数是543,453,因为它们个位上的数字是3,能被3整除。有的学生马上反驳说:我们组成的345,435,534,通过计算,发现它们也能被3整除,但与个位上的数无关,可能与各位上数的和有关。以上同学说的对不对呢?此时,教师再提供材料让学生尝试、验证,再合作、交流,必定会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如果单纯地按照书本上的方法教学,学生的兴趣不浓,得到的知识也极之不牢固,更谈不上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卢梭认为:“通过儿童自身活动获取的知识,比从教科书,从他人学来的知识要清楚得多、深刻得多,而且能使他们的身体和头脑得到锻炼。”皮亚杰指出:“传统教学的特点,就在于往往是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平行四边形若干个,课堂上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剪、拼、移等活动,然后各小组交流、讨论后,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要方式,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经过动手操作,用“割”、“补”、“拼”、“移”的方法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锻造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6厘米,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三、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说数学”

这里的“说数学”指数学交流。《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充分合作搭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相互的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中,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如教学“质数和合数”一课时,当学生掌握了自然数新的分类方法后,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下面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17,22,35,37,87,1,75632。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是根据约数的个数来判断,质数只含有1和本身两个约数,而合数还含有其他约数。有的学生说:我先找出这个数的所有约数,然后再看它是质数还是合数。有的学生说:我认为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就是看这个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没有第三个约数,如果有第三个约数,就一定是合数。如;75632,它肯定有约数2,所以它一定是合数。……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地表达、争辩,既展示了学生的个性,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要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一个圆,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这个实际问题。

再如教学“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一课中,我提出了如下问题:老师有一张百元大钞和45元零钱,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后,他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想一想,老师会怎样付钱?营业员会怎样找钱?最后老师还有多少钱?学生都能回答:老师拿出100元给营业员,营业员找给他2元,老师最后的钱是45+2=47元。列式计算:145-98=145-100+2=47元,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多减了要加上”的规律。以此类推理解165–97、276+98、739+102、739-102等习题。掌握从中加、减法的简便计算。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