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课件出示画面:
师:同学们看了祖国各地的风景图片,美吗?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千米,幅员辽阔,都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科学家在研究很小很小的生物细胞时,想清楚地看见细胞各部分,就要借助显微镜将细胞按比例放大。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复习题
板书:10:6=4.5:2.7
二。 新课
(一)教学比例的意义
1. 先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完成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1: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3)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这样的式子还可以怎样写?
然后让学生汇报活动情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任意板书几个比例式。
80:2=200:5
2:5=80:200
5:200=2:80
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抽象概括,及时巩固
(1)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以上比例式,概括出共性。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完成书上做一做,并说明理由。
(4)让学生自己举出两个比例,并说明理由。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1)让学生看书,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内项外项。
(2)让学生观察自己刚才举的比例,找出它的内项,外项。
(3)引导学生观察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的位置又是怎样的?教师板书:2. 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1)让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活动内容2: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是否也有如上面发现的规律?
③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请你举出这样的例子。
④通过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活动情况后,认识到任何比例的两个内项积与两个外项的积都存在相等关系。
(3)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
三。 练习
1. 练习书上的习题
2. 练习书上习题,并小结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不仅可以应用比例的意义,而且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3. 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成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四。 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内容,说收获。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2.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 使学生进一步受到实践出真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关键:观察众多的实例,概括出比例意义的过程;找出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的规律。
2014八年级下册数学暑假作业(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13(沪科版)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练习试题(北师大版)
2014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
2014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27(北师大版)
2014扬州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4江都初二数学下期末试题
2014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模拟测试卷二(人教版)
2014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2014兴化八年级下数学期末试卷
2014初二下期末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卷一(人教版)
2014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4八年级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数学试卷
2014白关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模拟试题(湘教版)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17(北师大版)
2014鄂州八年级下数学期末综合测试题
2014南京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题
2014初二数学下册期末模拟题(北师大版)
2014泰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4靖江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2014东城初二下学期期末数学模拟试卷
2014八年级数学期末综合试卷(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数学下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北师大版)
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23(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7(沪科版)
2014八年级数学暑假作业24(北师大版)
2014八年级下数学期末模拟考试试题
2014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暑假作业26(北师大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