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
收藏
注意事项:
1.选择题将答案标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
2.本部分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的相反数是
2.京剧和民间剪纸是我国的两大国粹,这两者的结合无疑是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之一.下列五个京剧脸谱的剪纸中,是轴对称图形的个数是
1个 2个 3个 4个
3.如图(1),已 知直线 、 相交于点 , 平分 ,
若 ,则 的度数是
45 70 55 110
4. 如图(2)所示几何体的左视图是
5.某班对全体同学上学的方式作一个调查,画出乘车、步行、骑车人数分布的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两图均不完整),如图(3),则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该班总人数为50人
骑车人数占总人数的20%
乘车人数是骑车人数的2.5倍
步行人数为30人
6.在△ 中 ,若 , ,则△ 是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等腰直角三角形
7.实数 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4)所示,则必有
8.已知某项工程由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是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所需时间的2倍少10天.甲、乙两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分别需要多少天?设甲队单独完成需 天,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9.如图(5),矩形 是由矩形 绕 点顺时针旋转而得,且点 、 、 在同一条直线上,在 中,若 , ,则对角线 旋转所扫过的扇形面积为
10. 二次函数的性质已知 、 是方程 的两个 实数根,则 的最大值是
1 9 18 15 1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20分)
注意事项:
1.考生使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目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2.作图时,可先用铅笔画线,确认后再用0.5mm黑色墨汁签字笔描清楚.
3.本部分共16个小题,共12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函数 中,自变量 取值范围是 ▲ .
12.计算: ▲ .
13.某班6名同学在一次1分钟仰卧起坐测试中,成绩分别为(单位:次):39,45,42,37,41,39.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
14.如图(6)所示,矩形纸片 , , ,
沿对角线 折叠(使△ 和△ 落在同一平面
内),则 、 两点间的距离为 ▲ .
15.在△ 中, ,如图(7)甲 是 的中点, ∥ ,则 ▲ ,
如图(7)乙, 、 是 的三等分点 , ∥ ∥ ,则 ▲ ,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轨迹问题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教案1
高考复习难点33函数的连续及其应用
不等式的证明方法教案2
单调性教案
函数的概念学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数的概念与运算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抽样方法与总体分布的估计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应用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的极限
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教案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学案2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对称问题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案1
数学归纳法学案2
圆锥曲线复习教案3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学归纳法
抛物线的重要性质教案
双曲线的参数方程学案
不等式学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球
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案2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导数的综合问题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解法(二)
抛物线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教案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性质
圆锥曲线复习教案4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二项式定理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证明(一)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不等式的解法(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