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数学脑筋急转弯:手指受伤
数学脑筋急转弯:汤姆过生日
数学脑筋急转弯:裁缝剪呢料
数学脑筋急转弯:超人俯地挺身
数学脑筋急转弯:夜黑风高的晚上
数学脑筋急转弯:5比0大和0比2大
数学脑筋急转弯:切西瓜
数学脑筋急转弯:渡船
数学脑筋急转弯:什么蛋不能吃
数学脑筋急转弯:时针和分针重合
数学脑筋急转弯:几个子女
数学脑筋急转弯:报纸消息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馒头
数学脑筋急转弯:洪水淹桥
数学脑筋急转弯:舔冰棒
数学脑筋急转弯:妈妈买鱼
数学脑筋急转弯:猜成语
数学脑筋急转弯:猫吃老鼠
数学脑筋急转弯:宴会握手
数学脑筋急转弯:太阳转动
数学脑筋急转弯:学生排队
数学脑筋急转弯:丢钱
数学脑筋急转弯:孩子吃饼
数学脑筋急转弯:放大镜
数学脑筋急转弯:买衬衫
数学脑筋急转弯:烟鬼抽烟
数学脑筋急转弯:排列队形
数学脑筋急转弯:影子
数学脑筋急转弯:四减一等于五
数学脑筋急转弯:分苹果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