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分数的产生和意义”这节课是在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分数的学习和探究,是一节抽象的概念课。针对这一点,在设计此课时主要突出以下两点:
1.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倡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折一折、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理解单位“1”,感受并理解分数的意义。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表象。
利用直观演示,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本设计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充分感知分数及单位“1”的意义,再经过比较、归纳,突破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这一难点,从而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彩带 米尺 苹果
学生准备 正方形纸片和圆形纸片 8个小正方形
教学过程
⊙了解分数的产生
1.测量。
师生合作测量一条彩带的长度,发现用米尺量了几次后还剩一段,这一段不够一米。
提出问题:如果用“米”作单位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2.分物。
(教师拿出一个苹果)把这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每人可以分得多少个?每人分得的部分能用整数表示吗?(不能)
3.引入新课。
人们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产生的必要性,感受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分数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兴趣。
⊙探究分数的意义
(一)分数的意义。
1.动手操作。
拿出课前准备的圆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并说出的意义。
2.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说出的意义。
3.课件出示教材46页香蕉和面包图片。
(1)说一说,每根香蕉是这把香蕉的几分之几?
(2)同桌合作分一分这盘面包(用小正方形代替面包),看看有几种分法。
预设
生1: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2: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
生3: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盘面包的,7份是这盘面包的。
4.认识单位“1”。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5.总结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解比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体积(容积)的复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几何初步知识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量的应用题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圆锥的复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比较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按比例分配应用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正、反比例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分数乘除复合应用题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容积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正、反比例应用题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计算和应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锥的认识”教学设计及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期初复习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比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例尺2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简算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几何知识综合练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圆柱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圆柱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统计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实录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简单的统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分数乘法应用题(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