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21
收藏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一课教材不像以前给出了比的基本性质,而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这是因为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完全可以进行比的化简,另外,让学生关注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比单纯地记忆结论更有价值。基于这样的思考,我遵循教材的编写意图展开教学。首先借助教材提供的情境哪杯水更甜?让学生进行猜测:你认为哪一杯会更一甜一些?
引发学生的冲突,有的说淘气调制的甜一些,有的说笑笑的,有的说一样甜。接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时孩子借助上节课所学的知识,把蜂蜜与水的关系写成比再来比较,当发现数字较大难以一下子比较出来时,很多孩子懂得把它转化为已学过的分数再来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两杯一样甜。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如果不转化为分数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从而引导学生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来化简比。这样在学生解决哪杯水更甜?的过程中不仅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还体会到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性质来化简比。接着,提问:是不是所有的比都可以借助分数的基本性质或商不变性质来化简呢?能不能找一些比来验证?(提示:为了结果的准确性,所找的比的前项和后项应尽可能范围广一点,不能都局限在同一类数上。)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所选取的数据各有特点,因而让学生在整数与整数的比,小数与小数的比,分数与分数的比,整数与分数的比,整数与小数的比等不同题目中体验、巩固化简比的方法。最后与全班学生一起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谈收获。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反馈,我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挺满意的。
1、在本课教学中,能把课堂还给学生,采用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并合理的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新的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合理地把有效的生成转化为课堂资源。在教学中发现一些学生将化简比与求比值混淆在一起了。针对这一情况,我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发现求比值和化简比的区别,并对化简比和求比值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中考数学线角三角形与证明
09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2
09中考数学三角形的内切圆
09中考数学四边形与证明
09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中考数学统计与概率
09中考数学函数应用题复习
中考数学概率与统计
中考数学复习实数部分课件1
09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2
中考数学圆与证明
09中考数学一次函数应用
09中考数学函数及其图象
09中考数学图形的认识1
09中考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1
09中考数学圆锥的侧面积
中考数学整式方程
中考数学复习实数部分课件5
中考数学空间与图形1
中考数学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中考数学圆与直线
09中考数学圆与证明
09中考数学函数型综合问题1
09中考数学分式方程
中考数学方程和不等式
中考数学空间与图形2
中考数学复习实数部分课件4
中考数学圆心角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