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2、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3、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物体形状,更清楚的了解物体的名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
目标1:表现性评价
目标2:目的性评价
目标3:讨论性评价
教学过程:
一、目标1
问题1: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问题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问题1: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问题2: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二、目标2
问题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问题2: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目标3
问题: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八第一题和第二题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平方根》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平方根》ppt课件3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3.2《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分式》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1《平方根》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之二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3《分式的乘除法》ppt课件2
北京课改版八上12.3《用科学计算器开方》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11《勾股定理》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ppt课件之一
北京课改版八上11.4《分式的加减法》ppt练习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9《逆命题、逆定理》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2《立方根》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3.3《求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2.4《无理数与实数》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3《分式的乘除法》ppt课件1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5《二次根式及其性质》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1.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2.3《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2.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ppt课件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应用》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0.2《分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2
2015秋北京课改版八上11.6《二次根式的乘除法》ppt课件1
北京课改版八上12.7《二次根式的加减法》ppt课件
北京课改版八上13.10《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