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或者实物图片进行分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形状的视角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主要分为三个层次:1、首先是知识的引入层次。2、其次是知识的教学层次。3、最后是知识的应用层次。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了解了基本的物体形状,更清楚的了解物体的名称。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评价方式:
目标1:表现性评价
目标2:目的性评价
目标3:讨论性评价
教学过程:
一、目标1
问题1: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问题2: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问题1: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问题2: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
二、目标2
问题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问题2: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目标3
问题: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作业设计:
课本练习八第一题和第二题
经验活动记录 基于应用意识的《平均数》案例研究综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1米有多长》的教学反思
听课心得 《圆柱和圆锥复习课》课后观感
三年级数学听课反思 剥离“面”与“积”,学习面积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确定起跑线》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索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策略及创新研讨(7篇)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听课反思 听《有余数除法》对教师评价语言的分析
小学数学习题设计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次美好的体验 ——参加金水区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感想
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策略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欣赏课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 猜测中学习,学习中验证
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老师读书心得 玩儿中学-----读《轻松提高小学生成绩的100个数学故事》有感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引导方法
六(1)、六(2)上学期期中数学质量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追求与失落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养成的一些思维习惯
五年级数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 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老师支教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初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