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6
收藏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3.通过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特色:针对本课的知识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成功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交流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小组交流后再进行全班的汇报,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今天,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二、讨论
小组交流课前小研究。
三、推导
1、汇报课前研究的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四、应用
1、教学例1
2、强调格式
五、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斜线部分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并说出理由)
2、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
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课前小研究
研究者:班级:
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
1、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2、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3、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4、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附图2
材料一
材料二
1.2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教案2
1.3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教案1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5
1.1 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教案2
1.2 直观图的画法 教案2
1.1.1 算法的概念 教案1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2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教案2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教案1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案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2
1.2 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教案
1.3 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 教案2
1.2 直观图的画法 教案1
2.1.2 系统抽样 教案3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教案3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教案
2.1 抽样方法比较 教案
2.1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3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1
1.1 球的结构特征 教案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3
1.2.2-1.2.3 条件语句和循环语句 教案3
2.1.3 分层抽样 教案2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3课时)
2.1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
1.2.1输入语句、输出语句和赋值语句2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4
1.1.2 程序框图 教案2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教案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