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第2课时 8的乘法口诀
上课解决方案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设计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加大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动迁移旧知掌握新知。
“迁移知识是比较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本设计在学生已有的编制2~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迁移,引导学生自主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在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明确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来源。
2.借助数轴,初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适时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设计运用多媒体动态呈现小狗在数轴上跳跃的画面,充分利用这个模型,引导学生在数轴上8个8个地数,借助数形结合的方式,记忆8的乘法口诀,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卡片 学情检测卡
学生准备 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口算下面各题。
7×3= 6×4= 4×7=
5×6= 7×7= 5×7=
7×2+6= 4×4+4= 6×3+6=
2.指名背诵2~7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两步混合计算的复习训练,既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有利于运用知识迁移更好地学习新知。
⊙激趣导入
1.激趣。
师:听说我们要学习8的乘法口诀,有一只可爱的小狗一蹦一跳地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课件出示一只小狗在数轴上跳跃)
师:它是怎样跳的呢?咱们一起观察一下。(提出要求)请你观察小狗第一次从0跳到了几?第二次跳到几?第三次呢?接下来它要沿着数轴继续跳,每次跳的长度与第一次相同吗?
2.学生独立体会图意,完成数轴下面的方框(见教材主题图)。
3.质疑:观察数轴下面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设疑激趣,让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课件出示教材75页情境图)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乐队在训练,他们站成了8行,每行8人)
2.猜想:根据编制2~7的乘法口诀的经验,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8的乘法口诀有8句)
3.自主编制口诀。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尝试根据小狗每跳一次数轴上的数的变化,编制8的乘法口诀,并填写下表。
乘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乘法口诀 |
1×8=8 | 8×1=8 | 一八得八 |
4.齐读8的乘法口诀。
2016学年度上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 不做“快餐”式的数学教学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教案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同步练习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反思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同步练习
六年级数学工作计划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小猫钓鱼》测试题
人教版数学一上《准备课》同步练习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小猫钓鱼》同步练习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案
五年级数学优秀教学案例 “小捣蛋”的别样课堂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案
2016年秋季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教案
新课标数学二年级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教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上册《准备课》同步练习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教学教案
华师大版初三数学二次根式的加减法知识点总结:上册
公开课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有趣的折叠》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