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存在诸多问题,需引起我们的重视。
误区一:教学开放过度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老师一上课就提出问题,问大家知道做吗?然后让同学尝试解决,汇报交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都是让同学自身说,不作任何讲解、评价、示范。练习巩固时发现大局部同学未掌握新知。
反思数学课程规范提出我们必需实施开放性教学,让同学有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考虑余地。然而,审视这节课,同学在课堂上表示的“轰轰烈烈”,可是同学却并没有获得知识。在开放式教学中,我们把过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同学的主动学习上,忽视了对同学参与学习的深度的掌握,特别是忽略了对同学参与的实际可能性的分析,以为只要给同学开放的学习空间,让同学畅所欲言,这样同学就会主动的掌握知识,忘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协助者、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放开手脚,当点拨时还需点拨,当讲授处还需讲授。
误区二:合作流于形式
实例这是一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同学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同学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的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同学代表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
反思作为新课程倡议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保守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段中,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外表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同学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建立在同学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同学经过独立考虑,有了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有效果的。其次,“交流”应涵养二个层面,一是表述自身的想法,二是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上述片段中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只能大打折扣了。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的强调小组合作,同学将会丧失独立考虑、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测、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
误区三:评价滥用失真
实例这是一节观摩课。课堂上,一位同学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褒扬他!”其余同学马上“啪、啪、啪”地鼓起掌来。另一个同学回答了一个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上,褒扬不时,掌声此起彼伏
反思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现在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嗨、嗨、嗨、你真棒!”的赞扬,经常能听到“啪、啪、啪”的褒扬的掌声,回答好的同学额头上有的甚至能贴上几颗金星,回答得不好的同学也能意外地得到教师翘起的大拇指。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同学内在的耐久的学习兴趣。在上述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了,这样的鼓励已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同学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会渐渐褪去应有的喜悦,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同学的发明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同学错误的回答,既要指出缺乏,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予鼓励,不可损伤同学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误区四:手段成为束缚
实例这是一节公开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示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操作出现了错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同学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电脑老师赶紧跑上去,玩弄着鼠标。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是热热闹闹地进行下去。
反思现在的课,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成了一堂低品位的课。在时尚、热闹的背后,教师、同学跟着电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走,实际上和跟着教师设计的问题一步一步走有何区别?教师只是把自身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身则退到了幕后。看似同学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支配。我们要充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时提高自身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干充沛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加法的验算》评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活动课游戏设计
《乘加乘减》听课有感
《一个两位数加一位数和加整十数》评课稿
《找规律》评课稿
人教版第九册小学数学实践《节约用水》活动课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听课有感
《平行与垂直》评课稿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活动课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阅览室》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目标
《正比例》听课评课
《两位数和两位数(进位)》听课有感
《认识百分数》评课稿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评课稿
苏教版《怎样滚得远》听课笔记
小学数学《平均数》听课有感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评课稿
《乘法的初步认识》活动课设计
《角的度量》评课意见
评研“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发言稿
《面积与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一年级数学《阅览室》听课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评课稿
小学数学《倍的认识》听后有感
《用字母表示数》评课稿
小学数学广角《烙饼问题》听课稿
数学组《三角形内角和》评课记录
《表内除法的复习》评课稿
苏教版《混合运算》听课笔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