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转化的策略》教学实录及评课资料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苏教版六年...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公开课《转化的策略》教学实录及评课资料

2016-10-28 收藏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第71~72页的例1,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以及第74页练习十四的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转化策略形成的过程,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提取转化。

课件出示例1(图略),师:请看屏幕,观察这里的两个图形,想一想它们的面积相等吗?(停顿)大家可以在作业纸上画一画,比一比,再和小组里的交流。

学生在作业纸上尝试,教师巡视。

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你是怎样想的?

生:可以把第一个图形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5格,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相等;可以把第二个图形两个半圆分别旋转180°,得到的长方形面积与原来图形面积相等。两个长方形长都是5格,宽都是4格,面积相等,所以原来两个图形面积相等。

小结并利用课件演示上面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运用了平移和旋转,平移、旋转的目的是什么?应用了什么策略?

生:平移和旋转的目的是把这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的长方形,这里都运用了转化的策略。(板书课题:转化)

师:把这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有什么好处?

生:原来的两个图形比较复杂,不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转化成长方形以后,图形变简单了,很容易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师:是的,运用转化的策略可以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一些。(板书:复杂 → 简单)

二、回顾转化,感受价值。

师:转化是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之一,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曾经多次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一些问题,回顾一下,我们在解决哪些问题时应用过转化的策略?

生1: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课件演示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过程)

生2:推导圆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

生3:计算小数乘法时,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

生4:计算分数除法时,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

……

师:我们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这么多问题。请大家回忆一下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来解决的。(板书:未知 → 已知)

师:(指板书)也就是说,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能会用到转化策略?

生:遇到复杂的、未知的问题时,通常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

小结(略)。

三、巧设对比,强化转化

出示“练一练”右边的图形。(图略)

师:请大家观察这里的图形,想一想,要求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师生共同交流和演示通过平移图形的边,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再根据周长不变求出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过程。(略)

四、巩固练习,灵活转化

1.完成练习十四的第2题。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并组织反馈。

2.完成练习十四的第3题。

师:这是一个由曲线围成的图形,(指大圆半径)这里的4厘米表示什么?

生:4厘米是大圆的半径,也是小圆的直径。

师:你会求这个图形的什么?

生:我会求这个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出示题目要求: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

学生在下面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反馈。(略)

3.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1/2+1/4+1/8+1/16。

师:观察这几个分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1:这几个分数的分子都是1,第一个分数的分母是2。

生2:从第二个分数开始,每个分数都是前一个分数的一半。

师: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和吗?自己先在下面试一试,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在作业纸上独立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业。

生1用通分的方法算;生2用拆项的方法算。(过程略)

生3:我画了个正方形,把正方形的面积看作单位“1”,正方形中涂色部分分别表示1/2、1/4、1/8、1/16的和。从图中可以看出,求涂色部分的大小可以用1减去1/16。所以,1/2+1/4+1/8+1/16=1—1/16=15/16。

师:你能把算式转化成图形,把加法转化成减法,真了不起!如果要计算1/2+1/4+1/8+1/16+1/32的和,你会算吗?

生:直接用1—1/32=31/32。

师:如果是1/2+1/4+1/8+1/16+1/32+1/64 呢?

生(齐):63/64。

师:你还能再写出这样的一个算式并很快求出得数吗?

学生自由写算式,并很快说出得数。

4.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出示题目。(略)

师:(课件演示比赛过程示意图)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生:8+4+2+1=15(场)。

师:画图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不画图,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吗?

生:直接用16-1=15(场)。

师:这么简单啊!有道理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采用单场淘汰制组织比赛,每淘汰一支队伍要进行一场比赛,要淘汰15支队伍,就要进行15场比赛。

师:你的想法真巧妙!把比赛的场数转化为求淘汰了多少支队伍,很多时候转化就是要像这样换个角度去思考。

师:如果有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交流。(略)

师:(课件出示)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强调:“不断地变化你的问题……我们必须一再地转化它,直到成功地找到某些有用的东西为止”。运用转化的策略,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已知的问题,是我们解决问题时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

----------------------------------

【评析】

整节课的教学围绕“为什么要进行转化”“怎样才能实现转化”“转化的依据是什么”“转化过程中要注意什么”的线索展开,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策略、形成策略及自觉灵活的运用策略。具体有以下特点:

1.理解策略内涵,明确转化方向。

“转化”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无处不见,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过运用“转化”的经历,但并没有把“转化”提升到策略的高度。教材在六年级下册安排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目的是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激活已有经验,提升对“转化”策略的认识,形成策略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例1时,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平移、旋转分别将两个不规则图形转化为长方形,从而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并引导学生回顾“在解决哪些问题时应用过转化的策略”,使经验得到提升,进而获得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就是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认识。

2.积累运用策略的经验,增强策略意识。

由于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强调策略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问题的解决常常是应用正确策略的结果,策略确实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对学生策略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解决有关图形的周长、面积等问题时,教师十分重视激发了学生学习策略的内在动机,梳理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以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

3.关注策略的优化,培养学习能力。

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本课教师设计了有层次、有变化的练习,引导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加工、提炼信息,合理转化的经验,领悟数形结合思想、化归思想、等积变形等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计算1/2+1/4+1/8+1/16时,有学生先通分再计算,有学生通过将算式变形算出结果,有学生把计算问题转化成图形问题算出结果。对于多样的解题方法,教师没有把最优的算法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你能把算式转化成图形,把加法转化成减法,真了不起!”这样的激励性评价,帮助学生体会转化的思路和方法,感受最优算法的实际价值,领悟转化策略的实质。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