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位置(二)》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位置(二)》教学反思本课主要学习数对的含义以及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位置。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初步获得了用自然数表示位置的经验。本课主要对这种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重要基础。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执教时注意了以下几点:
1、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由原来凭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确定位置知识的拓展或者重新建构,有效的方法是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教学中在学生描述一列队伍中人物位置的基础上,让学生描述方阵中事物的位置,制造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2、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从有具体形象的图片到半抽象的点子图,最后到方格图,引导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经历了一个把生活中位置的确定上升到用数学方法确定的过程,有效地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巩固练习时,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方向和数对的知识绘制平面图,不仅是对数对知识的巩固,而且是对以前所学方位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学习方法。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矩形初中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一)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分式方程 教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的教学设计
分式方程(3)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一) 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案
16.2.2分式的加减教案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1)教案
分式的基本性质 教案
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2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1.2 能得到直角三角形吗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探索勾股定理
分式的乘除(1)教案
分式的加减(1) 教案
分式的加减法教案2
简单的图案设计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案:分式的加减法
分式方程教案2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梯形(1)
初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分式的乘除法教案2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教案
初二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旋转作图
频数与频率教案
反比例函数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