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1.图片激趣,引发讨论,设置悬念。
2.电脑呈现例l主题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3.揭题: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比。
二、自主探索,认识比。
(一)初步理解比
1.启发谈话:用比怎样表示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呢?刚才有同学会说,谁来试着说一说。
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2/3,我们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3/2还可以怎样说成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2.看书自学, 汇报交流:
(1)写法
(2)各部分名称
(3)比是有序的。
3.完成p68试一试
(二)深入认识比
1.认识不同量之间的比。
(1)生读例2,师:读了这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请学生分别算出它们的速度,填入表格。)
(2)指出: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有着相除关系的量,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交流得出: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15、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900:20。
(3)追问:900:15表示什么?900:20呢?(速度)
2.丰富对不同类量的两个数量比的认识。
张祥买3本笔记本用了10.5元。
提问:这句话中告诉了我们哪两个量?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会用比来表示吗?
3.总结概括比的意义。
(1)观察一下这几组式子,总结相同的特点。
(2)提问:你认为两个数的比表示的是两个数量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
(3)小结:两个数的比归根结底表示的都是两个数相除。
三、自学课本,内化比。
1.自学课本p69
2.反馈:通过看书,你还知道了什么?
*求比值。
*分数形式的比。
*理解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分数、百分数的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解决问题专项练习题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负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2016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苏教版)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综合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判断专项练习题
2016年高考数学考场的得分技巧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试题精选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复习重点之空间图形
2016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概要
高考文科数学的答题技巧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量》教案
中考数学考前模拟题最新
2016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同步练习
中考数学必考模拟题精选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之读数写数
2016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同步练习
2016年中考冲刺数学怎样拿高分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考试重点之分数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利用图形求等比数列之和》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在直线上表示正、负数》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综合填空专项练习题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必备之乘法口诀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质检试卷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四则运算》教案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圆柱的认识和侧面积》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期末必备知识点之角的概念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圆柱的体积》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