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断(一)说课稿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平行线的判断(一)说课稿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平行线的判断(一)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断(一)说课稿

2015-12-25 收藏

一、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2、教法选择

3、学法指导

4、说教学过程

5、说应用

二、教学内容、地位

《平行线的判定(一) 》是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的第六课时。在上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学会了用三角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在此之前又学习了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这些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平行线的判定(一)》是本章的重点,在处理同位角概念及三线八角上也是本章的难点,而且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其它判定方法及平行四边形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能力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简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

情感目标: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索得到直线平行的条件.

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说明: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在操作、观察的基础上总结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在我七、八年的几何教学中,学生对三线八角很头疼,有的学生到了八年级还区分不清,因此我把同位角的概念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应用、拓展新知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说明: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应用、拓展新知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五、过程分析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的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良好、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和条件。本节课我将按照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应用、拓展新知的顺序进行了设计,让学生从主动观察、动手实验、简单推理和与人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得到发展。

(一)设置情境、复习引入

1、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根据平行线的概念判断:

(1)、如图(1)直线a、b是否平行?

(2)、如图(2)直线a、b是否平行?

设计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可以让学生说说对平行线的认识,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避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3、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

设计思路:请两位同学以黑板当墙壁拿两根木条演示,提出问题导入课题。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4、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 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 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

问题分解如下:

(1)、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

(2)、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

(3)、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

(4)、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5)、图中还有哪些同位角?

设计思路:这一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操作、观察、找出结论,然后小组内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选派代表发言,得出结论。通过操作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通过交流,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加强了沟通,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且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我设置的五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位置关系联系起来,降低了难度,从而为同位角概念建立铺平道路。并对回答问题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第二个环节:突破难点、合作探究同位角的概念。这一环节是落实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同位角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难点,也是本章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媒体向学生演示三线八角中的同位角的位置关系。

同位角位置特征:

①在截线的同旁;

②在被截两直线的同方向;

设计思路:在总结归纳中强调注意两个同字。通过找其他的同位角,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加深学生对同位角的理解。刺激学生的原有认识结构,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激情。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设计思路:学生再次用前面的三根木条操作、观察交流,得出当同位角具备怎样的大小关系时,两直线平行。教师这时结合学生的合作成果可运用多媒体验证学生的研究成果

一、放 二、靠 三、推 四、画

议一议题目的设定,用三角板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这在上节课已学过,学生分组操作、讨论。接着教师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强调作平行线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地获得感性认识。演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找到运用这种方法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之后再找两个学生进行演示一人板书,一人叙述,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6、考考你的眼力

判断下列图形中直线是否平行,四边形是否是长方形。

设计意图:其次,探索验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这里运用一组图形,利用眼睛的错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用移动三角板的方法来检验,既巩固了平行线的画法,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让学生明白了眼见不一定为实,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7、练一练,反馈应用。

1.找出下面点阵图中互相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点阵中相邻的四个点构成正方形)

设计意图:最后,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对第一题中点阵中相邻两行两列的四个点都构成正方形要求学生找出题中的平行线,由于题目难度较小,教师可让学生找出题目中的45度角或135度角,从而进行简单的推理即可。

2.如图,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设计思路:对于第二题,学生先自主探索找出结论,

然后小组交流,得出结论.再找学生代表当老师为全班同学讲解,

既锻炼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评和引导。而有的学生对哪对同位角相等

推出哪两条线平行不清楚,我的做法是让学生相互辩论,

得出正确的结论,以加深印象。

变式1:如图,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A

变式2:如图,1=55,2=125,3等于

第2题

多少度?直线AB,CD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

变式2

设计意图:对于两道变式训练,我仍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并在交流和发现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后我以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既是问题的引伸,又能引发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充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也为下节课寻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埋下伏笔。

8:互动交流 谈谈收获

(1)、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我有什么体会?

(3)、我对本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

(4)、本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

(5)、本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