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21
收藏
年龄问题
【含义】这类问题是根据题目的内容而得名,它的主要特点是两人的年龄差不变,但是,两人年龄之间的倍数关系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发生变化。
【数量关系】年龄问题往往与和差、和倍、差倍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尤其与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要紧紧抓住“年龄差不变”这个特点。
【解题思路和方法】可以利用“差倍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例1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
解35÷5=7(倍)(35+1)÷(5+1)=6(倍)
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例2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解
(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37-7=30(岁)
(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0÷(4-1)-7=3(年)
列成综合算式(37-7)÷(4-1)-7=3(年)
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
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该比3年前增加(3×2)岁,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49+3×2=55(岁)
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
55÷(4+1)=11(岁)
今年父亲年龄为11×4=44(岁)
答: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例4甲对乙说:“当我的岁数曾经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才4岁”。乙对甲说:“当我的岁数将来是你现在的岁数时,你将61岁”。求甲乙现在的岁数各是多少?
解
这里涉及到三个年份: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列表分析:
过去某一年今年将来某一年
甲□岁△岁61岁
乙4岁□岁△岁
表中两个“□”表示同一个数,两个“△”表示同一个数。
因为两个人的年龄差总相等:□-4=△-□=61-△,也就是4,□,△,61成等差数列,所以,61应该比4大3个年龄差,因此二人年龄差为(61-4)÷3=19(岁)
甲今年的岁数为△=61-19=42(岁)
乙今年的岁数为□=42-19=23(岁)
答:甲今年的岁数是42岁,乙今年的岁数是23岁。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六、七单元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阶段性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二)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一、二单元练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一》的课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 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十单元:认识分数(单元评价)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千克和克)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 教案1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十单元《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一)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整理与复习(加和减)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案例之点评与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认识几分之几案例及反思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案2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摸牌和下棋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上 统计与可能性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分数加减法》教学预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