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9
收藏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表现数据。
2、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明确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初步进行简单的预测。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具准备:罗源104国道线上5分钟内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课件。
预设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你们觉得我们罗源的交通状况如何呢? (让学生谈一谈)
2、有什么办法可以了解我们罗源的交通状况呢?(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3、请同学们看,这是我们罗源最繁忙的104国道线上5分钟内过往车辆的录像片。请同学们记录一下四种车辆的数量。
二、经历统计的过程
1、组织记录。
(1)给学生发记录单。
(2)播放录像,学生记录。
交流:a、你是如何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的?(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记录)
b、用哪种方法记录既快捷又方便?(进一步体会划正字方法的优越性)
c、你在记录时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记录的结果会不一样呢?(由于车辆过往速度快,记录会产生困难)
d、如何记录才能又对又快呢?小组长组织合理分工:一人报,每人记录一种车辆的数量
(3)小组合作:再次记录四种车辆的数量。
(4)整理数据并填入统计表。
2、制作统计图。
(1) 出示条形统计图(没有给出频数范围):让学生独立尝试绘制条形统计图
(2) 学生质疑: 如果运用一个□表示1辆,最多要画50格,表示2辆车,最多画25个格,格子不够,也太麻烦了.
(3)学生分组讨论:怎么办?
明确用1个□表示5辆车比较合适。
(4)学生尝试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
a、展示,评价学生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b、修正自己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c、然后回答问题:每个□表示( )辆车 ,面包车比货车多( )辆,( )车最少,( )车最多,它们相差( )辆
d、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E、组织讨论:5分钟后来的第一辆车最有可能是哪一种车?为什么?
F、如果你是交通局长,针对我们的交通状况,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教师有选择的将其中几种加以板书,并将其余意见归为其他类)
3、师生总结绘制用1格表示5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三、巩固应用
1、针对我们的交通状况,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应该采纳哪些建议呢(学生们争论不休,最终决定进行统计(进一步一会统计的必要性)
(1) 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
(2) 进行统计
(3) 绘制条形统计图
2、作为少先队员,首先我们应该做到遵守交通规则,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带小黄帽,走人行道;教师有选择的将其中几种加以板书,并将其余意见归为其他类))
(4) 每个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项
(5) 进行统计
(6) 绘制条形统计图
(7) 每个少先队员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3、独立完成第111页的做一做。
五年级下册《打电话》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统计”介绍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介绍
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关于旋转的知识解答
第五单元“三角形”介绍
数学广角的教学需不需要用真的天平?
五年级下册“通分”教学设计
《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
五下《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统计
《因数与倍数》重难点突破
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
“通分”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观察物体(1)》教学设计
不教学分解质因数了,应该怎么办?
《因数与倍数》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介绍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最小公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观察物体(2)》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介绍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质数和合数》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介绍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