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收藏
本节课主要通过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练习10加几、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10加几及其减法掌握地较快,但对十几加几及其减法接受就较慢,主要原因应是10加几的探究方法与10以内的加法相似,算理相同,而十几加几的探究方法,算理却是不大相同的,学生短时间内难以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做了针对性的讲解,效果却仍然不好。而且使得这一环节的教学花费的时间就较多,导致认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巩固训练因时间不够而无法充分教学。
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的多媒体课件就有画蛇添足之举了,使得学生准备的学具(小棒)并未充分发挥起作用。课后仔细斟酌发现若本节课我放手让学生用手中的小棒自主探索10加几,虽很费时,但学生自己建立起来的思维模式肯会更牢固,教学效果可能会很好。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我感悟到一下几点: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在快乐中练习。
我想,只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环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才能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有效地进行学习,把教育活动视为他们自己真正乐意的生活,自然而然,学生想说、乐说,平等自由地对话的局面就此打开。
2.开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解放学生的眼、与手、口、耳。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他们的特点是好“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适当运用游戏、比赛等形式让学生在“动”中学。
让学生动手操作很重要,特别对一年级的小学生尤其重要,儿童很多的思维活动不能脱离具体的动作、具体的物体或具体的情境,他们往往是边看,边动手,边思考,如果他们看不着物体或停止操作就可能停止思维。儿童常常用动作来代替思维,可以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创新。
3.组织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品质。
习题的单调或者说习题的模仿与套用等,学生学起来容易产生消极和疲劳等情绪,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的趣味练习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尽量地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
我想:用我们的爱心、耐心、细心来组织教学,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肢体语言以及眼神等来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也是我们要做的努力!
07、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及答案
04、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3.1
03、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第一章 第三节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05、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及答案
01、九年级数学上册河南常考点强化训练专题反比例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习题讲评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45、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选修4.4.1
26、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7.2
61、九年级数学上册类比归纳专题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习题讲评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39、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9.2
14、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含答案
55、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第十一章 第四节 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41、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第九章 第二节 圆的方程
15、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1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及其估算习题讲评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29、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7.5
12、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含答案
10、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3.7
08、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第二章 第五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31、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8.2
33、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8.4
44、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10.4
37、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8.8
13、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含答案
06、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及答案
19、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6.1
33、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第七章 第三节 基本不等式
01、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1.1
61、2020届高中新创新一轮复习理数通用版课件:选修4-4 第二节 参数方程
11、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及答案
48、2020届高三一轮文科数学总复习课件:选修4.5.2
10、2019年中考数学考前14天冲刺练习试卷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