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9
收藏
十几减8
教材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的内容。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初步掌握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破十法”。
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
口算。
11-9= 8+7= 5+6= 14-9=
8+5= 7+4= 16-9= 7+7=
1.教学例2。
(1)出示例2。
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2。
老师提问:小熊猫一共有几个风车,
学生回答:12个。
课件显示文字:有12个风车,卖了8个。
这时课件显示文字:还剩几个?
通过观察感知,解决问题。
还剩几个风车,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里互相说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小组汇报。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12-8=。
(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2中的10减去8,等于2,再把2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4,所以12-8=4。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8+4=12,12-8=4,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
⑤借助12-9的方法,算出答案。
12-9=3,12-8=4(少减去1个,就得4)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
老师再追问:为什么要把2和2相加?
(3)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方法算这道题,还有其他方法吗?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既让学生理解了“十几减8”的口算方法,又让学生体会了“想加算减”方法的优越性。
2.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集体订正)
3.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题)
4.教材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1.比一比,赛一赛。
16-8= 11-9= 19-10= 15-9= 12-8= 13-8=
18-9= 15-8= 13-8= 14-8= 17-8= 15-9=
2.判断。(对的在括号里画“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黄金分割》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收集》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波动》(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频数与频率》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1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收集》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ppt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三角形》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波动》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每周干家务活的时间》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第1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二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ppt说课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第二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线段的比》(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提公因式法》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运用公式法》(第一课时)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第二章 分解因式》ppt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波动》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数据的波动》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相似多边形》ppt课件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运用公式法》(平方差)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