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06
收藏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几和分与合
教材第20~22页的内容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会区分“几”和“第几”。
2.学会5以内数的组成。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会区分“几”和“第几”。
2.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
挂图,三角形,圆形,小棒,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 学前准备
1.数数,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看卡片口答。
4○3 2○4 4○1 5○2 3○2 4○5
3.看图回答。
△ △ ☆ ○ △ △○ ☆ □ △
一共有( )个△。
二 探究新知
1.学习第几。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提问:有几人排队?谁排第1?小朋友排第几?他前面有几人?后面呢?
同桌说说,然后交流。重点说出有5人排队,小朋友排第2,他前面有1人,后面有3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
提问:看着这幅图你还知道了什么?(要排队买票,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
(2)做游戏。
请第一组的第3个同学起立。
请第一组的前3个同学起立。
2.学习4的组成。
挂图显示:4个向日葵分别放到两个筐里。
(1)让同学们拿出4个三角形代替向日葵,把它们分成两组,看看有几种分法。同桌互相交流。
(2)集体交流展示,指名说出不同的摆法,并写出分析式。
(3)引导学生把这些摆法加以整理:4个三角形,先往左移1个,说明1和3组成4;接着往左移1个,说明2和2组成4;最后往左移1个,说明3和1组成4。
板书:
(4)引导学生观察这3个分析式,看看有什么特点。
提问:看到1和3组成4,就能想到什么?(想到3和1也组成4)
对比出示:
也可以写成:
(5)练习4的组成。
先看着自己摆的,自由读4的组成。再同桌互相读。
师生进行猜数游戏。
老师:我一共有4个○。右手拿1个,猜猜左手拿几个。(左手拿3个,1和3组成4)
学生做猜数游戏,两人一组进行。在游戏中掌握2、3、4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说完整话。
还可以师生对口令。
老师:我说2。
学生:我说1。
师生齐:2和1组成3。
3.学习5的组成。
(1)请同学们拿出5根小棒代替5个玉米棒,把它们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分分看。以小组为单位,结合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总结出把5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
(2)根据自己的分法填空。
(3)集体交流,展示汇报。引导学生将5的组成加以整理。
怎样才能很快记住5的组成?(只要知道1和4组成5,马上想到4和1组成5。同样,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就得到3和2组成5)
(4)练习5的组成。
同桌互说,可以这样说:5可以分成1和4,1和4组成5。
拍手游戏:“我说1。”“我说4。”齐:“1和4组成5。”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这是一张全家福,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
提问:照片中一共有几人?(5人)从左数妈妈排第几?自己数数填在□里。注意左右的区分。还可以怎样提问题?学生讨论。
2.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
老师先出示卡片5,提问:几和几组成5?请用学具表示出来。(可小组合作)
然后交流展示,找不同方式的同学到前边表演。
一组出示3个黄圆片和2个红圆片,3和2组成5。
二组出示数字卡片 3 和 2,3和2组成5。
三组出示4个△,1个○,4和1组成5。
……
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只要能正确表示出5的组成,都给予肯定。
最后,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边连边说,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与记忆。
3.练习四的第1题。
先让学生看图,知道画的是什么,有几只。
然后老师读题,指导学生圈一圈,涂涂色。涂色时可让学生涂自己喜欢的颜色,不必统一。
四 思维训练
1.在方框里填上合适的数。
2.看数接着画。
5○○○ 3○○
4△△ 5□
3.
(1)一共有( )件衣服。
(2)在从左数第3件下面画“√”。
(3)1个小朋友拿1件衣服够不够?在正确答案后面画“√”。
够( ) 不够( )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5 5
2.略
3. (1)、(2)略 (3)4
思维训练
1.
或
2.略
3. (1)5 (2)略 (3)够
教材习题
教材第20页“做一做”的第1题
1 2 3
教材第21页“做一做”
1. 2 1
2. 1 1 1 2 2(或1 3或3 1)
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2题
略
练习四
2. 3 4 2
3.不能
4.不公平。从右边分一个人到左边可以使游戏公平。(答案不唯一)
板书设计
第几和5以内数的组成(分与合)
自然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几。
5的组成: 3的组成:
4的组成: 2的组成:
备课参考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第20页“排队买票”的情景图通过数购票人次序的过程,感知自然数的序数含义。可以将这个排队买票的过程制成多媒体课件,将教材中静态的情景图动态化,使教材提供的素材更活泼、更生动,利用的更充分;还使学生直观地通过人物位置的变化体会到顺序的变化。
教材的第21页,先以4的组成为例,借助操作帮学生认识4以内数的组成,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探索5的组成。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学习数的组成,通过放向日葵和分玉米棒,把数的各种组成形式体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
课堂设计说明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要求学生通过把几个物体分成两部分的活动,来认识、掌握数的组成。数的分与合是一种数学思想,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是理解加、减法意义的前提,是掌握1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基础。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一、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两位数被一位数除(三)》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 2 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心得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三位数被一位数除(三)》数学教案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说一说》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4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一年级上册《讲讲算算(一)》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7笔算乘法练习》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1)》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6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应用》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1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年月日》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三角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看图列式》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千克和克》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千米的认识》数学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它们有多大》数学教案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6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8乘法的复习》教案板书教学设计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