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06
收藏
校本课程《Hi!思维》的主要目标是借助数学魔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不知如何运用所学来破解魔术的情况,恰巧,这个破解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过程。例如:在《神秘的水晶球》一课中,这个魔术关键的部分是借助在心中想一个两位数,用这个两位数减去其十位数字,再减去个位数字所得的结果是9的倍数的计算方式来完成的。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能力,我采取以下的方式:巧设问题,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这节课最关键的问题时:为什么通过这样的计算方式所得的结果就一定是9的倍数?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当时,学生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大家都觉得无从下手,有个女同学对我说:“老师,这样所得的结果有的是18,有的是9,有的是36……这就是9的倍数呀。”我当时一愣,首先,这个孩子并没有完全的明白问题的要求,问题的侧重点在于计算的方式而不在结果上。通过巡视,我发现,不只这一个学生,很多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其次,我意识到这是思维的跳跃性,惯性的避开了较难解决的问题。为了让学生回到问题的本质,我进一步启发他们,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过程:“比如19-1-9=9,可以写成19-9-1吗?把它写在你的本子上,一步步的计算,试试看有没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际演算,使学生关注思考的过程,这样,很多学生都有了发现:十几去减,最后计算的都是10-1;二十几去减,最后计算的都是20-2……把原来的90种情况概括成了9种情况。
为了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刚才的90种情况,轻减到9种情况,这回,我们再研究起来是不是更轻松了?我们从最简单的入手,说说看10-1为什么是9的倍数?” 让学生在观察时,重点强调我们从刚才的90种情况轻减到9种情况,并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入手,寻找突破口,指明方向,学生很便得出了:“10-1是比10少1,是一个9 ,是9 的1倍。20-2里有两个10-1,30-3里有3个10-1……所以这些算式最后计算的都是10-1,一定是9的倍数。”这样的结论。学生通过对自己思维的概括,都找到这个问题可以用10-1来解释,又从9种轻减到1种,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由难到易,由多到少的过程,充分的体验思维的概括性!
当问题解决后,很多学生都呈现惊讶的表情,不只是学习程度好一些的同学,就连平常都不太爱动脑筋的同学也通过自己的猜想、尝试、验证,有了科学的发现,课下都跑来骄傲的告诉我:“老师,你这个魔术太简单了,我都学会了!”
通过这个案例,我在想,我们有时候在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时,要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这就需要教师要适时采取问题式教学,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一步步剖析学生的思维特点,引导学生从繁到简,运用所学解决问题!掌握一定的思维方式,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一举双得!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与等式性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面的旋转知识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表内除法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点位置移动知识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案例学习 ——读《草根》随笔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圆柱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图形知识点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四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正比例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小数的除法及计算法则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小数乘法的法则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统计与可能性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小数乘法的意义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圆柱与圆锥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负数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预习:除法知识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学习:扇形统计图知识点
四年级数学三角形内角和及边的关系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学习:概率与统计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方向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四边形的分类知识点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学习:循环小数知识点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分米和毫米知识点
巧设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对《神秘的水晶球》一课的思考
六年级数学下册学习:圆锥的体积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图形的运动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