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9-14
收藏
曾经是初中数学学习的佼佼者,然而由于不适应高中数学的教学,相当多的学生数学成绩不理想,出现严重的学习障碍,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导致两极分化。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只要高一开始阶段我们发现及时,学生感悟及时,方法调整及时,一切都还来得及,数学依然可以是你们的最爱。
一、首先我们分析高中数学的特点
(1)教材内容方面:高中数学教材,较多研究的是变量和集合,不但注重定量计算,且需作定性研究。一句话:内容多,抽象性、理论性强。
(2)教学方法方面:高中教师在处理高中教材时却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反复强调教材内容,他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对教材中的概念、公式、定理和法则加以认真讲解,还要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对习惯于“依样画葫芦”缺乏“举一反三”能力的高一学生,显然无法接受。
(3)学习方法方面:进入高中后,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勇于钻研、善于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归纳探索规律。
(4)课程要求方面:由于高中数学内容难度增大,数学知识的应用增加,要求学生会使用文字、符号和图形等数学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鉴于上述特点,我有一种非常强烈的愿望,希望通过我对数学的感受,能够引领高一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低谷,从而翻开数学学习全新的一页。因此,我有些方法建议,送给所有喜欢数学的学生。
二、高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建议
其实,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随意形成的,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问题,他不仅包括对数学学科的态度、课堂听课的效率、课后知识的巩固、课外知识的补充以及阶段学习效率的评价等。由于篇幅有限,我仅对本人认为最为重要的“课堂”这一环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众所周知,教师教学的主要环境是课堂,教师必定会将自己对所教课程的全部精华放在课堂上倾吐给学生。因此,作为学生,抓住课堂,必将事半功倍。
(1)主动和数学老师交朋友
我之所以把这条放在首位,因为它确实对数学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的感情具有传递性的,与老师的距离近了,也就离数学更近了。如何与老师成为朋友,很简单,经常在课堂上提问或者经常跑去请教老师,你们自然就是朋友了。
2016一年级数学期末连加连减混合训练
最新中考数学模拟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倍的认识》学案分析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综合自测题2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之我喜欢的地方》教案
西师版四下数学《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2016五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长方体和正方体
中考数学快速解题之增加习题的难度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之小桥流水人家》教案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自测试题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综合自测题1
中考数学重点复习之乘法公式
中考数学备考试卷练习:矩形菱形
2016年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单位换算》专项练习题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小猫钓鱼》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方向与位置之探访桃花村》教案
考前必备:中考数学解题思路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生活中的小数》教案
人教版一下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之读数、写数》教案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质数知识点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综合能力试题
2016中考数学核心考点之2016中考数学核心考点
2016三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公因数知识点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看日历2》教案
2016二年级数学倍数份数期末复习
2016数学五年级期末知识点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一天的时间》教案
2016苏教版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16小升初数学考点:立体图形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