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收藏
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第八单元“找规律”教学反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中让每个学生都准备好了若干水果图片,白纸,每个人发已张贴有圆和五角星的残缺不全的拼图等。学生通过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等过程,切实让每一个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另外,在发现规律之后,给学生机会创造规律,每名同学一张正方形的白纸作为手帕,用图片或彩笔等自己设计新的规律。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学数学课堂是一种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本课中,既考虑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落实,又考虑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本节课下来,感觉到大多数时间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能够积极投入到学习和探究中来。每当出现学生的意见不一致时,我及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质疑、争论,直到意见统一。再有,在最后创作的环节中,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起点,用文字、符号、数字或用自己喜欢的图案创造规律,有的是三格、四格,甚至五格六格不限。并及时组织学生相互欣赏,评价。最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事务,体验到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下课。
第三,加强数学思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特别在例1教学后,让学生把残缺不全的拼图补充完整,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得到了训练。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体现新理念,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性化思维,注重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启发,面向全体,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一年级数学视频
更多
相关数学教学设计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中考数学备考名师指点:反证法
苏教版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学业水平测试题
2016年四年级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分数
2016小学趣味智力题:绳子有多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2.3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教学反思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算术定义定理公式)
2016年五年级数学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9.3课题学习 选择方案》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升初数学圆柱的体积
2016年三年级数学期末口算专项练习
2016年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应用题专项练习
六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人教版)
小升初数学认识负数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图形计算公式)
2016年二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自然数和整数
2016年二年级数学期末自测题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测试题
2016年五年级期末分数部分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1)》教学反思
2016年三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除法的应用
小升初数学几何形体计算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定义定理公式)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汇总
2016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期末试题
2016年三年级数学期末应用题专项练习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单位换算)
2016年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
2016年二年级数学期末考试易错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1平均数(2)》教学反思
| 小学 |
| 初中 |
| 高中 |
| 不限 |
| 一年级 | 二年级 |
| 三年级 | 四年级 |
| 五年级 | 六年级 |
| 初一 | 初二 |
| 初三 | 高一 |
| 高二 | 高三 |
| 小考 | 中考 |
| 高考 |
| 不限 |
| 数学教案 |
| 数学课件 |
| 数学试题 |
| 不限 |
| 人教版 | 苏教版 |
| 北师版 | 冀教版 |
| 西师版 | 浙教版 |
| 青岛版 | 北京版 |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 鲁教版 | 苏科版 |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 部编版 |
| 不限 |
| 上册 |
| 下册 |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