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13
收藏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4.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二、教材分析
1.“第几”这节内容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并理解序数的含义,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2、教材从“排队买票”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感受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从图中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三、教学感想
本节课是1-5的进一步认识,感知序数和基数的含义。课堂中利用座位顺序组织活动,同桌交流:我坐在第几排,我们组有几个同学。”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利用前后“开火车”的形式,体检第几的相对性。但两个活动活动用时较多,导致结课比较仓促,以后要多注意时间分配。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三)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三)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沏茶问题》教案(八)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一)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十)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四边形》教案(八)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七)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一)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沏茶问题》教案(七)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五)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二)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简单计算》教案(九)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一)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十)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一)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九)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四舍五入试商》教案(三)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五)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周长计算》教案(二)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简单计算》教案(六)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估算解决问题》教案(八)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一)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四)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简单计算》教案(七)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案(三)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认识周长》教案(二)
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初步认识》教案(八)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田忌赛马》教案(三)
新课标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案(十)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