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研究 捕捉生成资源:收获“意外”的精彩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案例研究 捕捉...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案...

小学数学案例研究 捕捉生成资源:收获“意外”的精彩

2017-08-02 收藏

叶澜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案例

在教学“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曾探讨“127÷( )=5……2”一题请学生思考、填空。

生1:127-2=125,125÷5=25,所以括号里填25。

生2:可以直接用127÷5,更简便,也能得出是25。

对于生2的回答,是课前没有预设到的,没有想到的。这该怎么办呢?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些名师专家在遇到这种情况的处理情况。就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学生:“生2的方法确实简便,到底对不对呢?请大家在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一下吧。”

学生举例:

19÷9=2……1, 39÷5=7……4 (符合)

19÷8=2……3, 28÷6=4……4 (不符合)

通过举例,同学们都发现了“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求除数的方法”在有些情况下是错误的,还是应该用“(被除数-余数)÷商”求除数的方法,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我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进一步引导---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什么情况下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求除数”的方法是正确的?什么情况下又是行不通的?

学生又一次陷入了沉思,观察、讨论后开始汇报想法。

生:当余数比商小的时候,可以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当余数等于或者比商大的时候,就不能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了。

师:看来,用“被除数直接除以商求除数”的方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了,在特定的情况下比较简便;而用被除数先减去余数,在除以商的方法是个普遍的规律。(学生表示同意)

师:是啊哪位同学提出的想法引发了大家的思考,让我们对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理解得这么深刻呀?

生:是生2某某。

师: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全班同学掌声鼓励)

……

课后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虽然生2的“意外”想法大乱了原有的课堂教学预设,也因此耽误了学习其他内容的时间,但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了正确的价值判断,通过引导与点拨把学生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鼓励了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收获了未曾预设的“精彩”。

但在与其他老师交流的时候,有老师认为,没有必要再课堂上浪费全班学生的时间探讨生2提出的这个问题,可以课下和这个同学单独探讨交流。这样不会影响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的完成。我想如果这样处理的话也有弊端:一会打击学生的对问题思考的积极性;二是既然有学生提出了生2这样的想法,爱思考的学生会对此想法进行思考,但老师不做回应的话,不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是不理解这种方法是否可行?是否合理?而且以后遇到这样的题,学生也很有可能会用道这种方法(因为对于这个题,此方法算的结果也是25),但却不知生2的方法是有局限性的。这样的话,对学生就是一种误导,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

所以,有教师提出:课堂教学不应该局限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不可放手,“以学定教”的课堂应该根据学生的理解水平与学习的状态对所预设的教学进行“在创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