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我在九月十八日和九月二十日分别听了两位老师的示范课,根据组长学校的统一安排,我就两位老师的公开课谈几点我个人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请两位教师不要介意,同时请领导指正。
吴李欣老师:
呈现亮点
1、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吴老师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喜悦。
2、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语言简洁明了,教态亲切自然,能与学生融合在一起,并在整堂课中倡导学生自主发展,自主探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吴老师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小组,掷双色片,添表格.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自己亲手实践与同学的合作中,初步感知规律.然后,全班同学交流。
改进和研讨:
1、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参与率、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课堂中各环节过渡不够自然,教师只顾完成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每个环节之间的过渡和衔接。
3、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问题,学生有了自主活动的权利,他们就显得异常兴奋,说停手还不停,一个劲地在桌上玩,汇报交流时老师特意有规律排列,没有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规律。
呈现亮点
理想居老师:
1、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3、贡老师的语言。
我们很容易看到,贡老师的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
改进和研讨:
1、尝试计算、自主探索,让学生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时,没有及时地对算理进行总结
2、教学中提到了估算,而在练习时却忽视了估算的应用
3、前面层次清晰但后面有些混乱,在练习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
一句话:
教学是我们的事,教会了是高兴的事,会教了是幸福的事!只要肯努力我们都是幸福的人。
第七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一)
第十二课时《6的乘法口诀练习》教案
第七课时《2、3、4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九课时:乘加和乘减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二课时:统计(二)
第五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二课时:直角的初步认识
第六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二课时《数学广角》教案(二)
第四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
第二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第二课时《对称图形》教案
第十课时: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
第八课时: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第八课时:2、3、4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第十一课时:练习(二)
第十二课时:乘法口诀表
第六课时:5的乘法口诀练习
第五课时: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第六课时:8的乘法口诀
第九课时9的乘法口诀
第一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八课时:8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第一课时:数学广角(一)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