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三篇_教学随笔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
首页>教学经验>教学随笔>小学六年级...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三篇

2016-03-20 收藏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计划

小学毕业复习是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展能力。毕业总复习作为一个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它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在具体实施前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效率。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

小学生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但是,以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可否认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所以在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显得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总复习更有重要意义。

2.教材情况

教材总复习的内容不反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难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教学质量的高低,涉及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任务能否圆满地完成。教材把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划分为44个课时进行整理复习。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44个课时的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长度、面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教材的整个编排内容丰富、详细、系统性强,力图通过全面整理复习,促使学生达到巩固知识不,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训练基本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同时,力图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总复习目标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各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决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学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三、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进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们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44课时,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12课时)

这节重点确定在整除的一系例概念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简便运算。

1.系统地整理有关数的内容,建立概念体系,加强概念的理解(4课时),包括“数的意义”,“数的讲法与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数的整除“等知识点。

2.沟通内容间的联系,促进整体感知(2课时),包括“分数、小数的性质”、“整除的概念比较”。

3.全面概念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2课时)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四则混合运算”。

4.利用运算定律,掌握简便运算,提高计算效率(2课时)包括“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

5.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综合计算能力(2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4课时)

本节重点内容应该放在掌握简易方程及比和比例的辨析。

1.形成系统知识,加强联系(1课时),包括“字母表示数”、“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等知识点。

2.抓解题训练,提高解方程和解比例的能力(2课时),包括“简易方程”、“解比例”。

3.辨析概念,加深理解(1课时),包括“比和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

(三)、应用题(16课时)

这节重点应放在应用题的分析和解题技能的发展上,难点内容是分数应用题。

1.简单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1课时)

2.复合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3课时)

4.分数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5课时)

5.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分析与整理(2课时)

6.应用题的综合训练(3课时)

(四)、量的计量(3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名数的改写和实际观念上。

1.整理量的计量知识结构(1课时)包括“长度、面积、体积单位”“重量与时间单位”。

2.巩固计算单位,强化实际观念(1课时),包括“名数的改写”。

3.综合训练与应用(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6课时)

本节重点放在对特征的辨析和对公式的应用上。

1.强化概念理解和系统化(1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特征”,“立体图形的特征”。

2.准确把握图形特征,加强对比分析,提示知识的联系与区别(2课时),包括“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3.加强对公式的应用,提高掌握计算方法(2课时),能实现周长,面积,体积的正确计算。

4.整体感知,实际应用(1课时)

(六)、策略与措施。

1.统一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改善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益。

2.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经常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把握教材的重点,编排体系及意图,把握单元、期末、升学考点,做到有的放矢。

4按照教材总复习的编排,分块分课时复习,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地回顾小学阶段学数学知识,力求比较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查漏补缺。

5.适当组织一些综合性练习(历年统测),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针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知识缺漏,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互帮活动,帮助这些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学知识。

7.认真上好课,向课堂要质量。搞好课堂教学,充分体现“三个为主”(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课堂上要加强训练力度。

8.教材总复习拟安排26---30课时,力争在5月底到六月初完成;接下来做好一定量的综合性练习或针对性练习。

9.每复习一个单元,认真严格考核,达到统一进度,统一时间,统一标准,统一考核,要及时批改,或针对性练习。

10.注意与其他教师沟通交流,同事之间要取长补短,互助学习。

通过参加本次毕业班研讨会之后,我深思很久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经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知识,对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梳理,使之与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后继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特定此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二学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获得适应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必要的应用技能。

2.经历对知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3.在知识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学会与人合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6教会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创作中;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二、复习策略

1.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实施科学的复习。

2.注重复习的方法指导

对于复习的方法,教师要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合作交流、自主整理等形式;由点到面、先回顾再联系、举例子等学习方式;表格、网络图等表示形式,逐步提高学生自主回顾与整理的能力。

3.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

把小学所学的全部内容进行一次回顾与整理,内容很多,但是时间比较少,这就要注意抓住重点,因材施教,切实提高复习效率。对学生在知识掌握上的重、难点及薄弱环节,应着重加以复习,学生已经比较熟悉的知识就可以适当简略,以节省教学时间。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复习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安排部分拓展性的补充题,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要着重帮助他们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三、复习主要内容及课时安排

1、整数和小数部分:复习整、小数的概念以及整、小数的运算和应用题。

2、简易方程: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简易方程,列方程解文字题、应用题。

3、分数和百分数:复习分数、百分数的概念,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四则运算和应用题。

4、量的计量:复习计量单位、掌握各单位名称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改写。

5、几何初步知识:复习平面图形的概念、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复习立体图形的概念、特征及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6、比和比例:复习比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求比值;复习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判断,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答应用题。

7、简单统计:复习求平均数、统计表、统计图。

复习要求:

1、通过复习让学生比较系统的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具有进行四则运算的能力,会使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会解简易方程,养成检验和验算的习惯。

2、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已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的大小的表象,牢固的掌握所学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改写,并能简单的估计或应用。

3、通过复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几何形体的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能正确的计算一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巩固绘图、测量等技能。

4、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能够计算平均数,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和平均数进行分析比较。

5、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的掌握所学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够比较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应用题和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难点: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关键: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主动的整理复习。复习前对每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作细致的分析,以便复习时对每位学生有一个侧重点。同时就知识、技能、情感的情况全班也作一个整体的分析,对这三个方面情况较好、较差的分布情况了如指掌。目的是复习时做到有的放矢、查漏补缺,尽量使每位学生在复习时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复习的具体措施:

1、教师事先对复习内容有全盘的把握根据本校学生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精心备好复习课,课前充分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认真摸清学生知识掌握现状,对于薄弱环节要进行强化训练,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合理安排三轮的复习时间(基础知识、综合联系、模拟测试)。在基础知识扎实时,适当的将知识向纵深拓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复习课上提倡学生主动的复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节省复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益。采用以下的步骤来复习:(1)自行复习整理、自我质疑;(2)小组讨论、合作攻关;(3)检测反馈、了解学情;(4)查漏补缺、纵深拓展;(5)师生互动、相互质疑。

3、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制订课时目标、组织课堂复习、安排课堂练习都要照顾到学生的差异,特别是差生的辅导,除了教师关心辅导以外,还可以借助同学之间的友谊、同龄人之间容易沟通的捷径、孩子爱助人的热情、在学生之间建立帮扶关系,让学生辅导学生。

4、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复习课不同与新授课,复习课没有初步获得知识的新鲜感,所以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复习兴趣,如让学生树立一段时间的目标,不断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同时课下多和学生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从而根据学生掌握情况不断调整和完善复习计划。

具体安排:

分块内容 时间 具体内容 方法与措施

数和数的运用

5.10 第一轮复习(分类复习)

数的意义、读写和改写 讲、练

5.15 数的大小比较、整除、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练、讲

5.20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比较、讲、练

5.21 四则混合运算 讲、练

5.22 分块测试 考、讲评

代数初步知识

5.25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 练、讲

比和比例 比较、讲、练

比和比例的运用 讲、练

5.27 分块测试 考、讲评

应用题

5.28 简单应用题 练、讲

6.3 复合应用题 比较、练、讲

6.4 复合应用题 比较、练、讲

列方程解运用题 比较、练、讲

6.5 列方程解运用题 比较、练、讲

分数百分数运用题 比较、练、讲

6.6 分数百分数运用题 比较、练、讲

6.6 用比例知识解答运用题 比较、练、讲

6.10 用不同分发解答运用题 比较、练、讲

分块测试 考、评讲

量的计量 : 长度、面积、体积 练、讲

6.11 时间单位、质量单位 练、讲

6.11 名数的改写 练、讲

6.12 分块测试 测试、讲评

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

6.13 平面图形的认识 练| 讲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练、讲

6.16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练、讲

6.17 平均数 练、讲

6.17 统计表 练、讲

6.19-6.25 第二轮复习

综合测试: 进行综合性的测试,检测学生分类后的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综合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26--------考试 第三轮复习

模拟测试 根据前面综合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模拟测试,针对性地进行强化练习。

上述安排是拟订的,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作出调整,使复习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教学能力的重要部分,因此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

一、 复习内容及重难点

(一) 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培养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本学段安排20课时左右,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数与代数这个学段中,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式与方程、量与计量、比和比例,探索规律,重点是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解方程和解比例。难点是使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常见数量关系系统化,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二) 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讲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本学段安排20课时左右,在教学中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

位置关系及变换;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空间与图形这个过程中,主要内容有:图形的认识、测量与计算、图形的位置与变换。重点是:图形的计算与应用。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熟练掌握公式并正确运用。

(三) 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将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含义,并能计算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本学段安排10课时左右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并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注重在具体情境中队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通过丰富的实例,系统复习有关的统计与概率知识,重视培养统计观念。教学中采取启发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设计调查表,经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四) 综合运用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教学活动了解数学学习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方法,初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

本学段安排40课时左右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独立的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复习目标

1、 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合演算的习惯。

2、 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 掌握所学几何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运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的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运用。

4、 掌握所学的统计初步知识,能够看懂和绘制简单的统计表,能够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会求一些简单事件的可能性,能解决一些计算平均数的实际问题。

5、 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掌握所学的常见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能够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 复习措施

1、 全面系统地对整册教材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种形式组织复习活动。

3、 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4、 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掌握应用题的类型和解题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 强化能力培养。如: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 加强反馈,注重因材施教。

7、 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

8、 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

9、 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让学生对小学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汇贯通。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