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23
收藏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从添加的运动过程来进一步认识加法。
2.用加号表示添加,变换符号+3表示数量上增加了3个。
3、会用原来怎样、现在怎样和中间发生了什么来描述情节。
教学重点:知道添加是组合之后加法的另一个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能明白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
教具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丁丁、小巧和小亚来到儿童乐园玩电动车,仔细看看这副图,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会说吗?
二、 传授新课
1、看图说故事
师:你能不能把三副图用原来有几人,发生了什么变化,现在有几人?这几句话吗?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原来有3人,后来又了小胖1人,现在车上有4人)
板书3 + 1 4
原来 现在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摆摆小圆片。
○ ○○○
(3和1合起来是4;3往前数1就是4,所以3+1=4)
师:我们把这三副图写成这样的表达式,可以清楚的看到原来有3人,中间又添1人,现在是4人(在上面式子里补充板书)
师:谁能把这几副图的意思完整的说一说?(生回答后师板书)
板书:原来3 +1 4
3加1等于4
3 + 1 = 4
2、练一练(课本第27页/1)
师:每人挑选1个表达式,说不同的故事,让其他同学猜结果。
三、游戏
师:现在我们一起做一个乘车游戏。(教师组织一组同学演示课本第27页的场景,其他同学编故事,猜结果,写表达式。)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表演和解说,让我们更了解这是以前,现在是这个,中间发生的是什么。
四、总结
在学习小胖上车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合在一起的思想,而小胖上车是学习添加的行为,添加是组合之后另一个含义。添加就是继续向前数,加几表示数量上增加了几个。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习后继知识就可以在思想上进行迁移,既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又能节省教学时间。
第四课时主要是进行复习和练习。(练习册P13-15)
反思
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小胖上车》一课里,引导学生讲故事并将生活情节解释成减法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加法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整节课大部分时间是在观察同一副图,但由于情景图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有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而此时我只是充当一名引导者、帮助者,引导学生独立思索,再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对减法的理解。
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实质的同时,又要跳出教材,要用教材,而不是机械地教教材。在这方面,我在练习应用环节中把握得教好,但在形成新知环节中还有所欠缺,不够灵活。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以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笔算乘法(进位)》三年级下册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第8册《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下册用计算器计算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人教版《平均数的应用》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第8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案例及教学反思
第4课时《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案例教学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用一位数除三位数》案例反思
三年级数学下公开课《认识分数》课堂实录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条形统计图》反思心得文章
人教版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数学《第12课时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练习课》反思案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册《年、月、日》2案例反思
风行小学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反思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乘小数》教学反思文章
小学数学教后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后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案例及反思评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租船问题”教学反思文章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二学期《笔算乘法(不进位)》案例反思
《小数的性质》教学反思案例欣赏
人教版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下册《平均数》案例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案例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第二学期三年级下册数学《商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除法(二)》反思案例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位数-口算乘法》案例反思
小学数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课后反思
人教版《用一位数除的综合练习课》三年级下册第二学期教案学案例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案例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册《年、月、日》案例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教学案例及反思评价|位置与方向
小学数学《从前面、右面、上面观察物体》优秀教学反思案例随笔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