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8
收藏
我们发现教材把比的认识放到了六年级的上学期,学完了百分数之后就认识了比,而删除了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解比例以及应用正反比应用题。而只研究正反比例(图片),加入了变化的量(图片),、画一画(图片)、探究与发现(图片),等内容。
为什么加变化的量、画一画、探究与发现等内容?
由困惑引发了我们的思考。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有了下面的答案。
其一在《课标》中,更强调了通过绘图、估计值、找实例交流等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丰富了关于变量的经历,为以后念打下基础。学生绘图的过程可以说是他亲身体验的过程,是他“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只有亲身的经历和体验,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真正体会、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丰富了关于变量的经历,加深了对函数的认识。多种研究也表明,为了有助于学生对函数思想的理解,应使他们对函数的多种表示———数值表示(表格)、图像表示、解析表示(关系式),有丰富的经历。在正比例、反比例的学习中,应十分重视三种方式的结合。函数图像更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理解变量的变化关系,并且利用规律解决问题,更好的进行函数思想的渗透。这一点可以从课堂和课后的作业中找到答案。
北师大六年级下册二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反思
更多资源
其二为今后对函数进一步的学习做准备我们再来看一看函数课程的发展链。
小学:数的认识,图形数量找规律,数的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字母表示数—变量,统计—变量,商不变的性质—常函数,正反比例—函数。
初中: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函数概念的初步认识。
高中:函数概念的映射定义。一些具体函数模型—简单幂函数及其拓展,实际函数的模型——分段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列,函数思想的广泛应用。
到了大学还在继续着对函数的学习,可以看出小学阶段的只是对函数的最初级的最浅显的认识,但却影响着孩子今后对函数的学习。从多方面理解变化的量,打破了思维的局限,利于今后函数概念正确的建立。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2014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答案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2014
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同步提升检测:抛物线
2014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最新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五大知识点
2014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题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必考知识点:三角函数
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关于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小学2014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最实用的填空题答题方法
盘点2017高考一轮复习数学客观题解题方法
2016-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同步检测:椭圆
关于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2016-2017数学高考反函数题型总结
2014一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4年一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练习
2016-2017高考数学公式大全:三角形的面积
小学生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卷
2014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2017高考数学压轴题的答题技巧
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分析
2014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4年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题答案
小学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4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题分析
数学2017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