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向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在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在新理念下...

在新理念下小学数学命题的改革趋向

2016-10-28 收藏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评价改革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那么,作为在数学评价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数学命题,在新理念的召唤下该做出怎样的创新变革呢?笔者认为,新理念支撑下的数学命题改革,至少应体现以下四大趋向:

一、立足生活使数学命题焕发时代气息

例1.五一黄金周期间,山东省某风景区对5个旅游景点的门票价格进行了调整,据统计,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旅游人数基本不变。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A

B

C

D

E

原价(元)

10

10

15

20

25

现价(元)

5

5

15

25

30

你认为该风景区的五个景点调价后会影响收入吗?

点析:由于调价前后各景点的旅游人数基本不变,所以,本题实质上就是求“该风景区五个景点的门票价格平均多少元?”的问题,这是小学数学应用题中常见的求“每份数”的类型,予以“五一黄金周旅游的背景依附和每个景点的门票价调整前后收入”的比较问询,因而变得不再是一个纯粹的数学问题,而变成一种时尚的社会文化。从知识检测的角度讲,这道试题与纯粹的求“五个景点的门票价格平均多少元”的普通应用题没有多大区别,但从文化熏陶的角度讲,本题的渗透空间更为广阔。

思考: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素材就应接轨学生的现实世界。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在不减弱知识成分的前提下给纯粹的数学命题加以生活化的包装,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放置在丰富现实的生活情景中,真正使数学命题焕发出浓郁的时代气息。

二、立足生活使数学命题设置具有趣味性

例2.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测量物体的体积或容积,你想过测量瓶子的容积吗?请根椐图意计算出瓶子的容积。

点析:这是一道形式新颖的数学试题。试题力求引导学生在数据、图文创设的趣味情景中合理选择相关信息、灵活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时,学生首先要仔细分析每个图中瓶子的每个部分的形状,确定解答的方法,弄明白正立瓶子有水部分的体积加上倒立后无水部分的体积就是整个瓶子的体积,也就是瓶子的容积,然后运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解答出正立瓶子中水占瓶子的体积和倒立后无水部分占瓶子的体积,最后将这两部分的体积加起来,就是整个瓶子的体积,即瓶子的容积。本题将学生爱用瓶子玩水的游戏融入数学知识的检测中,有效地增添了数学命题的趣味性。

思考: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形式就应富有创意。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突破传统数学命题纯文字叙述的枯燥樊篱,而换之以图像、数据等丰富形式加以新颖呈现,把对数学知识的检测建立在生动有趣的新颖形式上,使数学命题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发展载体。

三、立足生活使数学命题注入暖意

例3.晨曦从家去相距4千米远的图书馆借书,从所给的折线图中可以看出晨曦在图书馆呆了( )分钟.去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返回时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千米.4 距离(千米)

点析:这是一道散发暖意的数学试题。题目的主体部分是一幅折线统计图,它向读者展现的是晨曦从家到图书馆0─120分钟间的行动情况,尤其是突出了晨曦在“图书馆”停留过。对此,不同的学生定会做出不同的评价。笔者曾对测试结果进行整理,发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的学生认为:“晨曦是一个贪玩的孩子,急急忙忙赶到图书馆,在图书馆逗留了60分钟后才回家。”相反的,也有学生做出了正面的积极评价:“晨曦到图书馆后,非常认真地查看各种书籍的目录和说明,挑选好自己所需要看的书籍后还帮助别的同学挑选书籍,由此可见,晨曦是一个读书认真、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事实上,无论学生持何种观点,在分析信息展开评价的同时,学生的人文素养都在逐步受到修整或完整。做出否定评价的学生,会从晨曦身上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做出积极评价的学生,则会以晨曦为榜样,严以律己。从这个意义上看,本题蕴涵着一种人文哲理,予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人性呼唤,给原本抽象严谨的数学命题增添了浓重的教育意义。

思考: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命题内容就应蕴涵教育意味。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置在学生人性发展的高度,结合数学知识点的检测设置加入一些能够触动学生道德碰撞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冷漠纯粹的数学命题注入和谐的暖意。

四、立足生活使数学命题透射知识的价值

例4.张老师和王老师一起从学校出发,合乘一辆出租车。张老师去花沟小学,王老师去县实验小学(如下图)。两人商定出租车费由两人合理分摊。已知出租车的车费标准为:0-3千米(起程价)10元;3千米以上部分每千米1.8元。那么,请你帮他们算一算两人各应承担多少元车费?

点析:坐车付费是现实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情。学生首先要根据条件求出出租车车费共要多少元[10+(15-3)1.8=31.6(元)],这里运用了三步计算应用题的解答思路。然后,再个性化地确定两人的付费方案:(思路一)因为两人坐车的路程比是3∶1(15∶5化简而得),按比例分配,王老师应付31.63/4=23.7(元),张老师应付31.61/4=7.9(元)。(思路二)前面5千米的车费两人平摊,后面10千米的车费由王老师独自承担,所以张老师应付[10+(5-3)1.8]2=6.8(元),王老师应付[10+(5-3)1.8]2+(15-5)1.8=24.8(元)。不管学生以何种思路计算车费,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都能在这里得到真实的应用,数学的价值由此得到了充分而生动的展现。

思考:数学命题要促进学生发展,就应引领学生进行现实应用。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知识依附在常见的生活现实问题中,引领学生发展自身灵性,寻求数学知识与现实问题间的本质联系,进而合理处理相关信息,探求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