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则运算》教学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2015-07-20 收藏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页例1

及第2~5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教材主题图创设了“冰雪天地”为学生展示了雪地里活动的场景。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这些信息给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数据,由此引出相应的例题。例题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实例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法则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及计算的书写格式。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互帮互助的学习态度,同时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四则运算的知识学生在低年级已有所体验,这是学好本课的基础。为了能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我立足教材为学生创设既有趣味性又有数学味的问题情境。并以问题导引为主线,激励评价为手段,任务驱动为途径,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解决生活问题,因此我为学生创造了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把四则运算的顺序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四则运算的顺序,然后让学生利用四则运算的顺序去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运用四则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你能介绍一下这个季节最美的景色吗?

生1:我喜欢春天,春天鸟语花香,春暖花开,非常漂亮。

生2:我喜欢春天,春天细雨蒙蒙。

生3:我喜欢秋天,秋天果实收获的时候黄橙橙的,可漂亮了。

生4:我喜欢在夏天光着脚丫在沙滩上跑……

生5:我喜欢冬天,冬天可以锻炼我们……

师:老师和你一样也喜欢冬天,老师是土生土长的南方人,特别向往白雪皑皑、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雪景。今天,老师领着同学们到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去欣赏美丽的雪景,好吗?(课件出示雪景图,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 复习旧知

师:生命在于运动,看我们“冰城”4.2班的同学在“冰雪天地”里玩得多高兴啊,咱们也一起到“冰雪天地”里去感受下一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谁来说说他们正在干什么?

生:他们有的在溜冰,有的在滑雪,有的在做冰雕……

师:“冰雪天地”分为几个区域?在图中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我们从图中可以知道:分为三个区域,其中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大家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1:滑雪区比冰雕区少多少人?

师:你提的数学问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生1:用减法解答。

生2:滑冰区的人比滑雪区多多少人?用减法解答。

生3:三个区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解答。

……

师:根据三条信息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而且还懂得解决的方法。同学们真棒!

三、学习新知 算法探究

师:滑冰场热闹极了,请看,他们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尽情地展示自己优美的身姿,玩得多开心,咱们也挤身前去体验吧!(课件出示情境图)下面请听滑冰场的同学向我们介绍信息: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一)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同学们在本子上列式计算,同桌之间可以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二)展示成果,反馈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我发现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解决了问题,谁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学生上黑板展示)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72-44=28 (人) 72-44+85 72+85-44

28+85=113 (人) =28+85 =157-44

=113 (人) =113(人)

(三)交流评价。

师:这几种解题方法都对吗?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请××同学告诉大家:72-44表示什么?(离开44人之后剩下的人数)为什么用减法呢?28+85又表示什么?(现在的人数)为什么用加法呢?

师:请××同学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和刚才的同学用的方法有什么区别呢?你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请××同学说一说:72+85表示什么,再减去44又得到什么?(先把进来的人数加上,再减去离开的人数)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方法2和方法3,在计算的顺序上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交流:方法2是先算减法,方法3是先算加法,哪个在前面就先算哪个。)

师: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和方法3,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师:观察这些题目,它们的算式有什么共同点?

生1:它们都是加减法混合运算。

生2:它们都没有小括号。

师:运算顺序又有什么共同点?

生:它们都是先算前面的一步,再算后面的一步。

师:把我们的发现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减法运算,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四、练习巩固

师:“冰雪天地”参观完毕,4.2班的同学依依不舍的乘上了回校的公交车。在公交车上,同学们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同学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课件出示题目)

1.同学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师:到校了,部分同学直奔图书室,图书管理员给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来比赛,看谁能最快解决问题。

2.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了46本,返回25本,你知道现在图书室里有多少本故事书吗?

师:学校在新学期安排了一个社会调查活动:这是部分同学调查到的一些信息,我们一起帮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信心?好,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第一、二组完成第一题,第三、四组完成第二题,看哪个组完成的最好!

3.(1)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城北路口1小时内各种汽车通过的数量如下表。这个路口1小时共通过多少辆汽车?

种 类公共汽车小汽车货车

数量/辆98703594

五、巩固提高

师:运动会上同学们如火如荼地参加竞赛,场面是那么热闹,这是同学们参加比赛人数情况,你能根据下面的条件提出一个两步计算的问题并解答吗?(课件出示题目)

希望小学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开始啦:

(1)参加集体跳绳比赛的人数是160人

(2)有96人参加团体接力赛

(3)参加50米短跑比赛的有58人

师:以前后桌同学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提出并解决问题。看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

六、总结评价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七、延伸拓展

根据老师给出的三个数据( 3;987;6 ),编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