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什么是诚信?诚信是真实而不虚假。诚信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弄虚作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简约而真实的课堂教学。但综观课改之后的数学课堂,无一不是天衣无缝的教学设计,绚烂多彩的情境创设、眼花缭乱的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这似乎是每一个数学教师所追求的完美的数学课堂。但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掺入了大量的“调料”,数学课早已“变味”、变质”,与诚信教学相去甚远了。这样的数学课看似热闹精彩,但学习效果却令人担忧。由此可见,数学课堂应当理性回归,坚守诚信教学,做到真实而不虚假,追求简约而有效,这样才能彻底解放学生,让学生学得更实在,从而获得真正的发展。

一、坚守目标制定——“简明实在”

自从新课程实施提出了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可细化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个方面后,我们便经常可以看见制定详细教学目标的现象。虽然目标制定详细了,字数多了,但是否都能在课堂上一一实现呢?不是!实际上,许多课制定的教学目标,都掺杂了一些不必要的成分,其目的也只是想沾点儿新课程的光,除了“虚”并没有实际意义。作为教师应该知道:在教学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理应处于三维之基,否则,数学教学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情感与态度”是伴随着知识能力的掌握、反思、批判和应用所实现的个人倾向性的提升,是一个隐性、渗透性的目标。虽说新课程提出要落实三维目标,但就40分钟的时间里想要不同方面的目标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强行将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显性化也是失之偏颇的,其后果就有可能是什么也没实现。因此,夯实“双基”,才是数学教学的基点和原点。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除虚求实,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具有真实性和可操作性。

如五年级《用字母表示数》一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即可以表示数量关系,也可以表示数量。

2、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渗透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至于另一条目标“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体验数量和数量关系可以用字母表示,初步感受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它是建立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已经渗透于前两条目标之中,也将会在具体的过程与方法中得以体现,我认为无需言传,也不必写出,只要心领神会即可。

二、坚守情境创设——“简单有效”

创设情境主要在于能否达成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为了观赏。我们的情境创设,真实是第一位的……面对课堂,我们宁要真实,也不必因为种种原因而虚构情境。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好:“不看广告,看疗效!”这表明疗效才是人们选择药物的关键因素。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与之同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往往对创设情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创设的情境价值性不大,缺乏真实性和有效性,使情境成为了课堂的“摆设”,甚至“累赘”。在这样的情况下,干扰学生知识的学习与思维的因素不断地增多,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找准情境与数学知识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客观的情境,使学生产生认知的不平衡,引起思维冲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时,一位老师直接出示了同样大小的一袋薯片和一袋红枣,问:“你能估计哪一袋重一些吗?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谁愿意来试一试?”简单的两句话便激发了学生对自我,对同伴产生挑战的勇气与欲望,这就是一种简洁、真实而有效的情境创设。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以更好的学习姿态投入到学习之中。

三、坚守环节设计——“简化朴实”

学习应是快乐的事,因为只有建立在快乐之上的东西才有可能永远不过期;学习也应是简单的事,因为只有简单的东西才更容易被人接受。数学课就该让学生觉得快乐而简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我们没有必要将教学环节设计得“峰峦叠嶂”,也没有必要设置许多的学习障碍或陷阱让学生去钻。要知道学生是单纯的,试想:他们怎么可能在老师精心安排的复杂、玄奥的教学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呢?常此以往,学生定会不堪重负,他们的探究精神也定会在这样的“折磨”中被磨蚀掉。难道真要应验了那句话:勤师培养了懒学生?为此,我们应当明确:教学设计的一切是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应当简化而朴实。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一位教师就从“活动”的视角来组织和设计教学环节。首先,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活动的材料,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来表示出1/4,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表示出4个苹果的1/4,从而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份明明是“1”个,为什么可以用1/4来表示呢?在思维的碰撞中激起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再讨论出:一个整体不管具体数量是多少,只要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4。接着,又让学生把8只小兔看作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看看能得到哪些分数。学生在活动交流中得出: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得到的分数也不同。至此,分数意义中的要点已在不知不觉中凸现出来,概念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环节设计清晰明了,每一步,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简单而不纷繁,简约却又充实,体现了更好地为学生服务的宗旨。

四、坚守语言表达——“简洁精当”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它的功能和作用是任何传播手段也取代不了的。学生通过教学语言能探知教师的思维进程,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思维过程的快乐。教师课堂上多讲,学生不一定多得,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把学生给讲糊涂了。数学课堂中应当省去不必要的言语,教学语言不能有过多的华丽辞藻,但求“少而精”,要言而不繁,恰到好处。因为数学教师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数学概念和思想的传授训练,是对学生形成良好数学素养的熏陶,所以必须言简意赅,有的放矢。只有这样才能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语言精炼的课堂也才能让人体会到简约课堂所具有的独特神韵。

1、提问时所采用的语言一定要导向明确,避免引起学生的思维混乱,造成答非所问的局面。

2、过渡时的语言一定要自然流畅。很多教师往往在备课时将每一环节的过渡语预先写好定型,在真正上课时就照本宣科,死搬硬套。这样,无疑是生硬的、呆板的,与动态生成的课堂是格格不入的。为此,过渡语也应顺应课堂,力求做到衔接自然、简短顺畅。

3、归纳时的语言忌讳冗长繁琐、罗嗦重复,应力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使所学知识能够系统化、条理化。

4、评价时的语言要是非分明,真实坦诚,恰到好处。教师切不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给学生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而应该明确指出“是非”、“对错”、“好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例如:当学生的回答并非完全正确时,可以说:“你的想法有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当学生的表述有问题,可提示:“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说才能让大家都明白呢?”

当学生有不同见解时,可以说:“你的想法很独特,给了我们启发和思考。”

当学生回答出了难度较大的问题,可表扬:“你说得很正确,真会积极动脑!”

……

教学语言的魅力是无穷的。它对于激励、唤醒、启发、调控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不断训练自身的语言组织能力,做到言有新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五、坚守媒介选取——“简单实用”

要使教学系统有效地执行其教育功能,离不开教学手段的选取和应用。现在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还是一味地考虑如何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上好一堂课。其实,多媒体课件虽能给学生提供声、形、色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呈现时间短暂,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等等。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万能的。教师始终是教育的主导,对于课件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依赖,人为物役。在教学原则中也要求教师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表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恰当选用教辅工具,力求简单实用。比如:使用传统的教具象挂图、模型、黑板、卡片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用课件,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传统教学方法不好解决的,就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疑点,突出重点,注重实效,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但我们宁要有缺陷的真实,也不要虚假的完美!只有坚守诚信的数学教学,才能让数学课堂流露出原有的本色,才能让每一个学生感觉到真实的教师,真实的课堂,真实的数学和真实的自我。只有回归了简约和真实,数学课堂也方能尽现其无穷的魅力,数学课改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走向成熟。但愿坚守的路上有我,也有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