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认识面积》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认识面积》教学反思认识面积是一节内容比较难的概念课,在让学生由实物表面的面积到封闭图形表面的面积,由具体到抽象的一个思维训练的过程。在这节课中我选取生活中教室中的事物让学生先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在出示课题后,给了学生一个问题看到这个课题你觉的要学些什么内容呢?学生说了以下几点:1、什么是面积?2、面积是单位吗?还是有着专门的面积单位?3、为什么要学习和认识面积呢?我小结了一下,请同学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认识面积。通过让学生观察比较数学书封面的大小与黑板表面大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学会有理有据地说话,并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同桌互相说一说,并指名完整地说一说。学生在进行语言组织时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小组的合作效果没有达到,为什么?我分析有两个原因:1、这边学生的小组合作的技巧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指导。2、有部分学生不知道要讨论什么?如果在小组汇报时有个比较,适当表扬和激励,多点组织教学,或许会好点。然后奇怪学生伸出自己的手掌心,用手掌心去触摸数学书的封面,闭上眼睛去感受,有这样一个体验的过程,学生就了解了面积的意义。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什么是面积?在认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平方厘米借助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大小直观认识,当让学生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时,学生都难了,进一步说明表面积很小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在教学平方米时,我并没有直接给出,而是让一位学生说说他家有多大?小孩回答也很完整我家有168平方米。其他学生都惊叹,我追问:为什么惊叹?他家好大啊?简单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平方米是一个更高级的面积单位。问题并没有就此停止,我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把刚从那位学生拉起来追问:那老师说你家的面积是168平方厘米,你愿意吗?不行的,那太小了。其他同学都小了,都说168平方厘米太小了。都在笔画大约有多大。让两个面积单位又在动态生成了进行了比较。我认为这是课堂的闪光点,学生思维的火花能抓住,老师也很有激情。课堂的组织教学自然很轻松。最后让学生做游戏,1平方米的地方最多能站多少个小朋友。
由于课前我在教室的地面画了1平方米的地方,学生都跃跃欲试,在游戏中不光调动学习热情,还亲身感受1平方米的大小,还学会了要站得人多大家要互相理解,紧密团结在一起。增加班级的凝聚力。但是活动只有大部分学生参加了,还有少部分没有参加,比较失望。以后在设计这样的活动时,可以在课前准备时多准备两个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在组织比赛看哪一组站的人最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游戏的乐趣。
2014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初三下册数学《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分析2014
苏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4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测试题答案
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2014
2014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4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答案2014
2014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2014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卷答案
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2014
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试题分析2014
2014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14年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七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答案2014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2014
14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初中数学第二册期末测试题2014
2014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答案
14年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2014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答案2014
初一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2014
初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
2014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
初一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答案201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