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C)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课题一 1...

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C)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C)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课题一 100以内数的认识(C)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数100以内各数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是数出来的。

2.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理解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估数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糖果、花生、小棒、橡皮筋若干个。

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图

1.在具体情境中复习20以内数的数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草原吗?今天,老师想和你们一块儿去大草原看一看,你们想不想参加?那咱们就出发吧!(出示课件)瞧,蓝天下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多美呀!小精灵聪聪和3个小伙伴在草原上玩耍。这时来了两群羊(20只),于是小精灵给大家提问了:同学们,你们知道来了多少只羊吗?(学生数完后点名回答。)

2.整体感知100有多少。

出示课件:过了一会儿,草原上又来了许多群小羊。小精灵问:同学们,你们能不能估计一下现在草原上有多少只羊呢?

在学生观察、估出小羊的只数后,请学生回答估的结果:

生1:我估计有80只小羊。

生2:我估计比20只多很多很多。

生3:我估计有100只小羊。

……

3.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估计小羊的数量。现在答案有多种,哪位同学估的较准确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只一只的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的数数和数的组成。(教师板书课题。)

数数量是100的物体

1.数100颗花生(或100块糖果、100本练习本等)。

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共同数出100颗花生等作为礼物送给“手拉手”学校的小朋友们。

2.汇报数100颗花生的数法。

教师先表扬在数数过程中合作得好又数得准确的小组,然后请几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本组的数法。

3.通过课件展示小精灵数100根小棒的方法。先一根一根地数,每数10根捆成一捆,再十根十根地数,10个10是一百。让学生观察之后对小精灵的做法予以评价。

4.数100根小棒。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按小精灵的数法数出100根小棒。

5.引导学生概括: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小精灵提出问题:通过数数,谁知道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引导学生观察数好的10捆小棒,同桌相互交流,概括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学生说完后,教师板书,使学生在数数过程中直观感知计数单位“一”“十”和“百”。

教学

1.摆出三十五根小棒。

小组合作摆出三十五根小棒,边摆边思考:怎样摆才能一眼看出是三十五根呢?并说说是怎样摆的。

2.学生边摆小棒边从35数到42,当数到39时,注意让学生理解39的下一个数是40。

3.让学生边摆小棒边接着从42根数到51根,教师巡视指导。

4.让学生脱离小棒,采用师生对口令的方式从八十八数到一百。

5.学生同桌对口令,从五十六数到六十三,之后全班接着数到七十二。

6.拍“7”游戏。

全班学生轮流站起来报数,报到含有“7”的学生不能说出这个数,只能拍一下手,反之则违规。

7.抢“100”的游戏

用对口令的方式,一人说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说下一个数,看谁说到100谁就算胜了。组织学生做这个抢100的游戏,一方面提高学生数数的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

两位数的组成

1.(出示课件:35根小棒)然后提问:图上有多少根小棒?35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汇报。)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十三里面有多少个十,多少个一,点名学生回答后用电脑验证。

3.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人任意说出两位数,另一个人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然后互换。

4.完成例3下面的“做一做”,之后请学生汇报汇报。

课堂作业

做练习七第二题。

1.课件出示“百球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然后估一估,“有多少个球?”

2.在学生估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数数。用小精灵聪聪的话问:“怎样数比较快?”然后点名让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数的方法。

3.引导学生将数出的准确数100与自己估测的数对比。检验自己估的对不对,表扬估对的同学表扬。

小结

组织学生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较凌乱叙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课后作业

让学生课后数数主题图中小羊的只数,每数十只圈一下,看看到底有多少只羊,检验自己刚开始时估的对不对?

教学设计说明

在一年级上学期,我们已组织学生学习了2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而下学期,将认数范围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组织学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这是认数教学的第二阶段。

这节课是让学生学习100以内数的数法和组成,在教学设计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中学习新知。

1.注意培养学生数感和估数意识。

让学生建立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任务之一。在这节课中,我利用的百羊图,学生数出的100颗花生、100个糖果、100本练习本以及练习中的“百球图”等现实素材,创设一些培养学生建立数感的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知100有多少,并亲身体验出它比以前学过的数20大得多。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体会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从而培养学生估计意识。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数的概念。

数的认识由20以内扩展到1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于是我在这节课中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用”数学中掌握这些概念,比如为了让学生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我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充分操作学具(花生、糠果、练习本等)用他们自己理解的方法数出数量是100的物体。明确100的基数含义,同时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对计数单位“一”、“十”和“百”有一个感性认识。

3.加入小精灵聪聪,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部分内容我采用情境式、问题式的导现方式,通过小精灵聪聪的提问、介绍、挑战等引导学生去思考,这样既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能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探索新知。

4.小组合作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

整个课堂教学我以小组活动的形式为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使他们的情感信心在交流中得到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体现个性的良好时机,让每位同学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专家评析

本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1.让学生在数物体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是数出来的

一年级学生已经会数20以内各数,并有了数是数出来的初步感受(20以内各数是学生在数小棒根数、数水果个数、数圆片个数……的过程中获得的)。当物体的个数多于20时,有相应的数来表示这些物体的个数吗?怎样来数这些物体的个数呢?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数花生、十个十个地数花生(或糖块、或小棒)的过程中,感知比20大的数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数物体的过程中数出来的。这看似简单的数花生活动不仅让学生自主数出了100以内各数,而且体会到比认识100以内各数更上位的知识,明白数是在数物体的过程中产生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了我们的祖先发展数概念的重要过程。

2.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表现得较充分

a.组织者的职责是什么?就是帮助学生搜集和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营造行动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本节课上,教师为学生提供的数数的素材是学生熟悉的、既廉价又卫生的花生、糖块和小棒。用这些材料作为学习的对象,使学生有新鲜感,消除以往那种只有小棒一种单一学具的乏味感,提高了学生数数的兴趣。

本节课教师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氛围中认识100以内各数。如,上课伊始,通过课件的动态显示,出示一幅美丽的草原牧羊图,由一群、两群至三群、四群、多群,由20只到比20多得多的100只,使学生感受到认识比20大的数的必要性,同是感受大草原的美丽,感受到羊群的可爱。接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出数量是100的花生(或糖块、或小棒)颗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不同的方法数一数,有一个一个数的;有数好十个放在一堆,一堆一堆来数的;也有5个5个一数的……这个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数数过程,它充分体现每个学生在数数方面的聪明才智。

在整个数数的过程中,教师调动了所有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活动组织得井井有条,生动活泼。

b.引导者的职责是什么?主要是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开展思想碰撞。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使学生通过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这是十进制计数法的核心问题。在数数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当要数出100颗花生时,是一堆一堆(十个十个)地数方便呢还是一个一个地数方便呢?”学生通过分析和对比,不但找到了数数的快捷方法,更重要的是明白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这是计数的精髓。在学生初步掌握了100以内数的数法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思维含量较高的“抢100”的数数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悟出“单数”和“双数”的特征,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为数的读写和大小比较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同时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的热情。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