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_数学论文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
首页>教学经验>数学论文>如何提高小...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2016-10-27 收藏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己的猜想,再经过自己的验证,使学生不断产生探究的欲望,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的激情得到释放,身心得到发展,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基于这样的理念与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应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多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多创设符合儿童特点的学习情景,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努力构建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灵气的有活力的有效课堂,使学生学并快乐着!

就数学课堂如何关注学生促进学生有效和谐发展,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行为在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努力与实践:

1、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不但要重视让学生获得学习所需的直接经验,更应强调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经验,与当前的数学学习建立联系,学习数学,展开教学,这要求教师从关注教材转到关注学生,充分地了解、研究学生,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展开教学。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时,我启发学生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或情景来描述千米,通过举例说明,学生是能够建立起千米的概念的。在学习这一长度单位之前,学生已经有了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我们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千米的经验,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千米联系起来,逐步生成千米的概念。同时组织形成千米概念的活动,告诉学生1000人两手张开拉在一起有多长,想像100个10米是从教室到哪儿,教师不断地启发、引导学生用自己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在学生生成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有实际动手测量1千米的实践活动,也有想象1千米有多长的思维活动等等。在建立千米的概念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同时也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时间里提高了教学效率。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说: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空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

2、挖掘学生积极情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前提。积极的情感体验倾向,不仅拉近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而且有利于学生在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完成各项活动目标。相反,与之对应的一种情感倾向(消极倾向),只会产生消极的不利因素,严重束缚学生的身心和智力发展。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关注学生的情感倾向,努力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培养积极的学习情绪,灵活机智的组织教学,这也是提高学习的有效保障。皮亚杰认为:没有一个行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受这种思想的触动,在课堂上我倡导无错原则,只要勤思敢言就是值得鼓励的。一个微笑、一次颌首、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带给学生无穷的动力。留心观察学生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给学生一个发挥的空间,他们灵感的闪现会给课堂带来意外的惊喜。我们应该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形成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尊重、信任、理解的良好人际关系,从而为这种交往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首先,对于学生看法,应采取延迟判断的策略,不急于评论学生的看法孰优孰劣。我在教学中尽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无论学生的答案是否符合预期的目标,我经常不动声色地问全班同学你还有其他不同的想法吗?谁还愿意发表你的意见?我把每一种观点都记录下来,然后请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善意的评价,发掘优点,指出不足。这样,既缓解了回答错误的学生的尴尬,又尽可能多地展示学生的思考方法,有助于形成互帮互学的风气。

其次,对于一些学生标新立异的观点或思维的闪光点,我都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尽量给予鼓励性的评价。如教学《分桃子》一课时,当学生帮助小狗分骨头出现了剩余时,有的学生提出可以把剩下的一根骨头送给狗妈妈时,虽然这不是最终的答案,但我没有置之不理,而是表扬他会关心长辈,是懂事的好孩子。同时又问他这剩下的骨头再分给其它小狗,每制小狗还够一块吗?从而理解到不够整分这时剩下的数叫余数,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剩余的东西必须分得不能再分,而且使学生保持了发表见解的热情,触动了学生体验和情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教学活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一种交往活动。交往,就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还意味着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种转变使师生间地位发生变化,同时促进师生情感的更新,从而更大程度地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挖掘学生积极情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更加活跃了,教学活动中又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即我们所说的生成问题。这样的问题正是学生思维活动的真实表现,他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主动性,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与思维障碍。而这些生成的问题往往会因为打乱了教师的预设,打乱了整堂课的节奏或是一些其它原因而被教师所忽视,反而从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达到这个要求,就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结合多种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在上二年级统计一课时,当我让学生做练习根据一个地区11月天气情况的统计表完成统计图时,我问学生这里的一格代表几天?学生回答两天,望着孩子自信的目光,我心中掠过一阵窃喜:一年级学生掌握的统计图知识是一格代表一个单位,今天的学生对一格代表两个单位的知识还是掌握不错的。忽然一个学生一边举手一边喊道:老师,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5天?,所有学生的目光齐刷刷地望着他,我连忙回答:你的问题真棒!大家说这里的一格能不能代表5天?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议论纷纷,学生1说:一年级时我们是用一格代表1天,今天学习的是一格代表2天,我觉得一格可以代表5天。学生2说:我觉得在这道题中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你在统计图中怎么画?学生3说:我知道如果一格代表5天,那阴天有8天,可以画一格后,再画半格多一些。望着学生们洋溢着参与快乐,创造愉悦的脸蛋,我高兴地说: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我们在统计图中一格可以表示一个单位,一格也可以表示两个单位,还可以表示5、10或更多的单位,有时不足一格的数据还可以用半格表示。在这个案例中,我的预案仅是学生能在统计图中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而已,但是当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自己提出一格代表5天时,我抓住这个意外生成资源,充分肯定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时调整预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热烈的讨论中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

追求课堂教学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很多,只要我们在处理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多想一想我干什么,怎么干,为什么这样干,重视形式,讲究效果;重视设计,讲究效率;重视内容,讲究效益。新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与记忆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教师展示自己才华的过程。符合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课堂应该是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的教学,是让学生真正的在进行学习的过程,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教学。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只有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潜心钻研与探索逐步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我们每天都要面对课堂40分钟,怎样在这40分钟里,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真正使40分钟的能与量得以充分体现,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每位教师始终在努力探索的问题。

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对他的追寻与思考远非这些,他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激励我们不断探索与思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