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25
收藏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都有较高要求。今年江苏省高考数学状元最终得了154分,最难的题目一分没扣,却在比较简单的一道题上,被扣了5分之多。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学生粗心丢了分?还是基础没有打好?当时阅卷组的六位专家调出了数学状元的试卷,做了仔细的评估,最终还是决定维持原分,因为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不合要求。虽然我们很想让学生得159分,但是高考阅卷有自己的原则,那就是公平、科学。通过数学状元的例子,可以看出,不管多优秀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总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而这些问题,常常与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有关。
强化数学基础知识的巩固
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基本。但是高中数学的基础要求设置本身就有一些客观存在的不足。鉴于初中新课标的要求降低,初中数学课程标准达不到与高中课程科学过渡与链接的学习要求,如果在初中阶段勉强过关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面对激烈的学习竞争时,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导致后面的学习吃力,会直接影响高考成绩。对于这部分学生要主动补课,增加知识点的学习和巩固,不能等问题累积后,再寻找解决办法。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依赖计算器,导致自己的运算技能太差。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活动中许多思维活动是不能用计算器来实现的,况且高考不允许使用计算器。因此,曹老师建议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多训练自己的运算能力和化简技能,不要过于依赖计算器,而要努力实现自己数学技能的提升。
针对现在很热的奥数班,曹老师则表示,目前很多家长让孩子学奥数的目的太功利,大多为了得奖或是小升初选个好学校而让孩子学奥数。他建议,高中阶段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学习奥数,训练自己思维的缜密和逻辑能力,力有未逮的学生还是先把基础打好再说。
培养良好的学习解题习惯
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不同于初中,高中要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为重点,不要死读书死做题,而是要学会分析每一题的解题思路,解题后善于总结。宁愿少做题,也要把每一题都弄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很多学生,在同样的题型上反复做反复错,一直不进步不提高,这就是不善于总结的后果,这样做再多题目也不会有效果。
常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在拿到试卷时,总是很懊丧地说:又粗心了,自己明明会的简单题目,也做错啦。简单题做错的根本原因,还是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专注度不够。专注度不够主要表现为:上课开小差、做题走神,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个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关,需要从小培养。家长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专心做事的习惯,多做些增强专注的训练,有条件的情况下进行学习陪伴。
还有一些学生在答题思考时,会出现思维的跳跃,并且直接反映在试卷上。前面提到的高考数学状元就是这种情况。但是高考评分时,阅卷老师不会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按点按步骤给分,学生必须把推理过程完整写出来才能保证不扣分。可能平时考试中,老师还是会给分,但在高考评分标准中,就必须扣分,因此学生们可以多了解相关信息,力争会做的题不扣分。
从算式到方程(一)学案 人教版数学
整式教案(3)
有理数的乘法导学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解一元一次方程学案(去括号) 人教版数学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2.2.1 整式的加减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数学
整式教案3
2.2整式的加减(1) 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一课时)
2.2 整式的加减(2) 教案
解一元一次方程教案(去括号与去分母)
有理数的除法教案(第2课时)
整式教案(第一课时) 人教版
教案:整式的加减
4.1.1认识几何图形(2)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三课时)
整式的加减教案(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乘方(1)教案
整式教案(1)
4.1.1几何图形教案
整式的加减教案(5)
教案:有理数的乘方
整式的加减教案 人教版
整式教案(第二课时) 人教版数学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教案
3.3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教案(一) 人教版数学
再探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学案 人教版数学
4.1.1认识几何图形(4)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