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一(3)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人教:《6~10的认识...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人教:《6...

人教:《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一(3)

2016-10-25 收藏

以下内容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教案,小编还将陆续整理小学各年级教案资料,供广大小学老师参考使用。请大家关注数学网小学频道,预祝大家工作愉快。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

1.18、9的认识。

(1)数数和认数8和9。教科书第53页,与6、7的认识相同,由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主题图引入――数数的资源更加丰富了,让学生数一数 ――抽象出对应的点子图――再抽象出数8和9,让学生认数8和9,并会读――再让学生认识数所表示的数量的含义,并摆出相同数量的图片。

(2)数的顺序。教科书第54页,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借助计数器直观地表明相邻两个数的关系,并借助直尺教学数的顺序。

(3)比大小。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将相邻的3个数排在一起,将新学的数与前面学过的相邻的数联系起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相邻3个数之间的 联系及它们的大小关系。7再增加1是8,8再增加1是9;8比7大1,9比8大1。

(4)第几。与6、7的认识编排相同,也是第几与几个同时出现,不同的是让学生分别将左边的8只蝴蝶和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不同的颜色,让学生 更具体地感受几和第几意义的不同。

(5)写数。与6、7的认识相同,也是先示范,然后照虚线描数字。

(6)数的组成。

教科书第55页,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8和9的组成,并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 的组成略高一些。

1.28、9的加减法。

教科书第56页,提供了一幅画有8个恐龙的图,让学生写出不同的算式,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一图四式。接着在教科书的第57页,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计 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再直接用想一想的办法计算两道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在教学一图四式时,在教科书第56页,呈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场面,教学要求与义务教材有所不同。老师们一定都很熟悉,原来义务教材要求学生能看 着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现在教材中有的学生写出一个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加法算式,有的学生写出二个减法算式,有的学生写出四个算式,都可以,只要不错 就可以。反映了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教学中老师应灵活掌握教学要求,不要试图在一节课内解决所有的 问题,因为学生的发展是有过程的,而且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互通有无,互相启发学习数学知识

1.3生活中的数。在教科书第57页,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包括信封上的邮政编码、计算器键盘上的数字、电话机上的数字、街道小区编号、车牌 号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数,通过这些内容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到能用学到的数去解决 生活中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1.4用数学。教科书第58页安排了一组用数学的内容。画面是一个整体,用情境反映数学问题,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深入,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并解 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情境来列加减法算式。与6、7的加减法中安排的用数学的内容略有不同的是题中的某些已知数量不通过数数去得 出,而改为告诉已知数量,这有利于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