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学设计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最新人教版...

最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学设计教案

2016-09-22 收藏

设计说明

这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特做如下设计:

1.注重突出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让他们口述思考过程。如计算5+7时,想:7+5=12,所以5+7=12。让学生在理清思路、熟悉思考过程的同时,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2.注重加强练习,提高计算速度。

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喜欢的“开火车”“做游戏”等练习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练习,不断提高计算速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口算题卡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9+5 8+6 9+7 7+8

6+9 8+9 9+4 7+6

2.指名口算。

3.谁能说说你的口算方法?

4.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题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从而推出得数。

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5、4、3、2加几。(板书:5、4、3、2加几)

设计意图:将9、8、7、6加几的算式题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练习,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做好必要的准备。

⊙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95页例4。

(1)请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说说与前几节课学习的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前面的加数小,后面的加数大)

①让学生读一读算式,举例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得数的。

②同桌之间合作学习,计算5+7,并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预设 生:把7分成5和2,5+5=10,10+2=12,所以5+7=12;把5分成3和2,7+3=10,10+2=12,所以5+7=12。

(2)提问:这样的算式用“凑十法”计算是不是最佳选择呢?

预设 生:用“凑十法”计算比较慢,因为前面的加数太小了,算起来麻烦。

(3)提问:那怎样想才能很快算出得数呢?

预设 生:交换加数的位置,把它变成大数加小数的算式。

生:因为5+7就是7+5,7+5=12,所以5+7=12。

2.形成计算的思路。

(1)请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试算其他三道题。

(2)指名说说自己的算法。

师:看到5+8,4+8,3+9时你想到了哪些算式?你能很快算出它们的得数吗?

预设 生1:看到5+8时,想8+5=13,所以5+8=13。

生2:因为8+4=12,所以4+8=12。

生3:因为9+3=12,所以3+9=12。

3.教师提问:说一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很快算出得数的?

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算式,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算,提高计算速度。

4.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教材95页“做一做”2、3题。

⊙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1.游戏,极速搜索。(教材95页“数学游戏”)

2.解决问题。

(1)教材95页“做一做”1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后列式计算)

(2)教材96页4题。(学生在图上收集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再列式计算)

⊙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同桌互相说)。

⊙布置作业

教材96页1、2题。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