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2
收藏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部分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用12个小物品代替竹笋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个。我请他们用上平均分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要上来表现。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也许这样的课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课堂常规,但我却收获了孩子们放飞思维的惊喜。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12个小物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小熊猫请客串成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分饼干、分苹果、分西瓜。这些活动全都是在小熊猫请客中发生的,给学生一种整体感和亲切感,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完全吃透教材,除法算式的写法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教师只重视了口述,没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
2、除法算式的意义一带而过就行了,反而教师在此多次重复,还让学生跟读,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课堂容量小。
3、教师语言不够精炼。
4、低年级教学应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用完学具及时收起来。
华师大版七上2.4绝对值(2)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5.线段的长短比较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课件3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2.13有理数混合运算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1正数和负数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2数轴—在数轴上比较数的大小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2.8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3.4合并同类项(第2课时)课件2
华师大版七上4.5.1点和线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7.2相交线中的角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3.3单项式(第1课时)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3.4去括号(第3课时)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6有理数的加法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4.6.1角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有理数单元复习课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2数轴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去括号与添括号课件(1)
华师大版七上2.14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4.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11有理数的乘方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1.2让我们来做数学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课件(1)
华师大版七上4.6.2角的比较和运算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课件(2)
华师大版七上2.9.1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4绝对值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11有理数的乘方(1)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12科学记数法课件
华师大版七上2.9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