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一年级上《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沪教版一年级上《小于、...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沪教版一年...

沪教版一年级上《小于、等于、大于》教学反思

2016-09-09 收藏

节课我教材中情境图 森林运动会为引入,先通过小猴队和小兔队的比较引出同样多的概念,从而进行=的教学。接着通过比较小松鼠队和小熊队引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概念,从而进行><的教学。最后组织练习。

反思本节课,有着以下诸多感受

1、本节课我是依据书上进行教学的,总觉得每支队伍之间多少关系的出现十分不流畅,因为孩子们都会通过数数告诉你每支队伍之间的多少关系。其实可以时对教材做这样的调整,把杂乱的四队动物以要参加拔河比赛而排好整齐队伍入场为由把所有动物的头一一对应起来,让孩子们在比较时能在视觉上一目了然。然后要孩子们自己说说想要哪个队和哪个队先进行比赛,接着问:谁和谁比赛最公平?从而自然地由学生说出同样多的数学概念,在为什么同样多的问题中确定一一对应的关系进行比较,并抽象出了4=4这么一个等式。

学习完等号之后,再回到情境图中来,接着问:你觉得小熊家和小松鼠家比赛公平吗?得出不公平之后让孩子们尝试运用一一对应自主发现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的只数多,并让孩子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抽象出5和3的中间用大于号来连接。最后问题小松鼠的只数比小熊的只数多,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来过渡到小于号的学习。

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 老师和学生一问一答式或者老师引导学生说的模式很多,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自主地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在学生提出小兔和小猴同样多的的时候,老师问完你是怎么知道的?之后便急着自己说出:他们的头是一个对着一个的。而且还非常清晰地指着一个猴子头对着一个兔子头。甚至在后面比较小熊和松鼠的多少时仍旧不放心放开手让学生去说,这不利于以后学生对于数学问题的自主思考。在比较完多少后,还可以尝试让学生再去比较其他的两种动物之间的数量大小,这样既开放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

3、简化儿歌,简单记忆,牢固掌握。

在备课时,我从网上看到了关于本节课的教学儿歌,大多都是长长的四句,教学实践以及学生的学情告诉我,这些儿歌都太长了,于是我只取了其中的依据改编成:开口朝大数。

整节课下来,学生应用符号问题就不是很大。可是我却发现学生对于符号是大于号还是小于号区分有点困难。为了突破这点,我将其与式子的读法连在一起,几大于几时,这号就叫大于号;几小于几时这号就是小于号。渐渐学生也能接受了。

4、细节注意不够

(1)在教学写的时候,只是要求学生再横中线的地方转方向,这个时候还要继续提醒学生要往下写,而且要提醒学生这是要求一笔完成的,最后最好还要在转笔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记出来,让学生着重注意。一个小地方没注意,学生写出的不规范,有的下半部平着写,有的中间断掉了。

(2)在教材的三个练习中编者意图是层层递进,由具体事物的多少比较慢慢转变成抽象的数字比较。但是在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将编者的意图体现出来。我们在出示练习的时候可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示,而不是全盘托出。比如第一题,可先出示图形,要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出示文字()比()多,这个时候先教学生认识多字,再填空,填完之后最后才出示日字格和圆圈,抽象出数字去比较大小。

5、注重学生数学语言的培养

本节课我较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在判断符号时,我以因为几比几多,所以几大于几因为几比几少,所以几小于几几和几同样多,所以几等于几来进行语言训练,同时也利于学生的思维训练。由于他们还只是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在训练时,我总是先说个样子,学生照着说。毕竟低年级的学习模仿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说的程度各不相同,今后还需加强语言的训练,由语言的训练去强化思维的训练。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