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这部分教材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
1.教科书第23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这里还教学生认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接着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如摆1个圆片,再摆1个,一共是几个?摆2个圆片,再摆2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2.教科书第24页是1~5的加法。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3.教科书第25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说明从3只中去掉一只,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还可以看成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求剩下几个,用减法算,算式是3-1=2。接着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整个过程仍是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的。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4个气球放飞2个的活动过程说明,求剩下几个,要用减法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是一个边操作边计算的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教科书第26页是1~5的减法。编排的方法与1~5的加法类似。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5-2=?的思考过程,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做一做的练习,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5-1=4和5-4=1,4-1=3和4-3=1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能力
谈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谈数学多媒体教学中课件的使用技巧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分析
浅谈洛必达法则在复变函数极限中的应用
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对数论特点与应用研究
求解二类特殊无理函数积分公式及其应用
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
谈高中数学课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析如何引导学生“做”数学
分析例说求极限的几种方法
分析中国数学教育的重要生长的路径
分析数学应用问题的教学策略
如何整体把握重点突破浅谈二次函数的教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谈正确区分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分析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学的灵魂
数学基础教育中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
谈小学数学教材建设之我见
谈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谈比较纠错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指数函数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分析求解三重积分的方法
新课标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公顷、平方千米》教案
分析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技巧
数学课堂中要善于把“球”踢给学生
对于齐次方程的研究
谈函数定义域的类型与求法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