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这部分教材包括加、减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加减法两部分。
1.教科书第23页是加法的初步认识。主题图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折纸鹤的活动中理解加法的含义。把一个小朋友折的蓝纸鹤和两个小朋友折的红纸鹤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看成把参与折纸鹤的1个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人,也是用加法计算,算式是1+2=3。这里还教学生认加号和等号及加法算式的读法。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左手的一个蓝气球和右手的3个红气球合并在一起的活动过程,说明求一共是多少,要用加法计算。接着让学生自己摆学具,如摆1个圆片,再摆1个,一共是几个?摆2个圆片,再摆2个,一共是几个?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说出加法算式。
2.教科书第24页是1~5的加法。教材根据儿童的不同思维方式和思维水平突出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4+1=?的思考过程,体现不同思维特征的小朋友在计算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承认学生间的这种差异,肯定学生的3种不同思考方法(也许在实际教学中更多),是尊重学生的想法、因材施教的一个重要体现。
接着教材安排了做一做练习。通过学生自己看图计算3+2=5和2+3=5,3+1=4和1+3=4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3.教科书第25页是减法的初步认识。教材的编排与加法的初步认识类似,教学情境是加法的继续。一位小朋友拿走了一只纸鹤,说明从3只中去掉一只,求剩下多少,用减法算。还可以看成有3个小朋友,走了一个,求剩下几个,用减法算,算式是3-1=2。接着让学生认识减号以及减法算式的读法。整个过程仍是在学生的活动中完成的。教材还通过一个小朋友把手中的4个气球放飞2个的活动过程说明,求剩下几个,要用减法计算。教材中的做一做是一个边操作边计算的活动,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逐步理解减法的含义。
4.教科书第26页是1~5的减法。编排的方法与1~5的加法类似。通过3位小朋友计算5-2=?的思考过程,体现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做一做的练习,通过让学生看图计算5-1=4和5-4=1,4-1=3和4-3=1这两组算式,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周末看点》(3)试题
巨人学校新初三许诺预科班入学分班测试(数学)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 角 练习题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 锐角三角函数练习题
07~08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考试答案
2012中考二次函数复习应该重视的几大要点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 对称平移旋转 练习题
2011-2012学年海淀初三(上)期中数学试题分析
中考复习之平均数、众数与中位数试题答案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2012中考生如何备战数学期中考试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周末看点》(5)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月考练习2
北京第八十中学初三(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人大附中2011期中数学试题附答案
中考复习之频率分布试题答案
2008年清华附中中考数学统练四
2008年清华附中中考数学统练三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 解直角三角形练习题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周末看点》(11)试题
2008年清华附中中考数学统练一
杨浦区2013届初三(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锐角三角形函数——解直角三角形
2011海淀初三(上)数学期中考题
2012中考数学难点突破---锐角三角形函数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锐角三角函数(2)试题
北京市101中学初三数学《每周一练》(4)试题
九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
浦东新区2013届初三(九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题及答案
巨人学校新初三许诺预科班入学分班测试(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