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31
收藏
加减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的认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如有些学生会说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减。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节课是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减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减法应用题的启蒙课。而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故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们的年龄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情境图,用带着激情,且富有童趣的语言讲述:通过画面与言语的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也不会给学生一种旧知识重新学习的枯燥感,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是适应新社会的新人类。在教学中我是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在这节课中就有体现。当学生对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着问像这种5-2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吗?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领悟减法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学生无学习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自我感觉上认为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应该是高的,但从作业反馈情况看每班都还有4、5个学生没能很好理解。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觉得,教学加减法的初步认识的起始课时,就应该渗透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实例也好,是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铺垫而理解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举的例子中接着问每个数在你的这个例子中指什么,我想这一环节的增加定会极大地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
小学数学文化之奇妙的圣经数
提高中考数学解题的方法(2016年中考)
(2016年)如何搞好中考数学复习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三角形
关于分数大小比较的小学数学文化
2016中考数学复习的建议(考生必备)
关于小数四则运算法则的数学文化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中考数学注意七个问题
小学数学文化:数的整除的意义
2016中考数学压轴题的应对方法参考
2016中考数学考前应该重视什么
2013小学生数学文化:趣谈“九连环与格雷码”
2016中考生数学学习法则
小学数学文化:小数大小的比较
2016中考数学冲刺指导:保证基础分不失
经典数学文化之测望术和重差理论
数的基本性质和四则运算法则的数学文化
公约数公倍数的小学数学文化
小学数学文化之古诗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文化:列方程解应用题
2016中考数学考前知识点归纳:平行线
人教版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相交线
必备的2016中考数学考点:分式的约分
复习指导:提高中考数学解题的方法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圆
2016中考数学满分技巧(指导)
小学趣味数学之古诗中的数学文化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几何图形分类
小学数学文化之神奇的“7”
2016中考考试数学知识:整式的加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