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教案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西师大版一...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学教案

2016-08-24 收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举小棒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感受学数学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每生一张长方形纸,每两生一捆12根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游戏:看谁好眼力?(老师快速伸出手指,学生说出是几?3个、2个、5个)

2、情境:听问题,用手指出示答案。

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此时,学生会出现复杂的表情、多样的手势。)

3、点名:(1)你为什么不伸手指?(2)你为什么这样表示?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学数学。这节课创设这样一个有趣的举手指情境,通过师举生说、师说生举,不但可以一下子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在不经意间把学生引入思考和创造状态:半个苹果怎样用手势表示呢?学生经过瞬间的皱紧眉头的思考之后,会出现多样的有趣的表示半个苹果的手势。这为下一步用什么样的一个数来表示一半作好了铺垫。

二、思考交流

1、思考: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提示:比如说画图来表示,或者发明一种符号来表示,还可以创造一个数来表示。)

2、动笔试一试。

设计意图:当学生都明白用手指表示一半不太容易的时候,提问你能否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一半呢?这一问,能充分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会发现以前学的数不够用了,怎么办呢?此时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造表示一半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分数 ,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体会到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三、认识分数

1、从学生的板演中,抓住 , 让这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个数(怎么读、表示什么。学生能介绍多少是多少,剩下的老师介绍。)

(如果没有学生板演到 ,老师就说自己也找到了一个数,直接板演。)

2、体会的意义

(1)过渡: 不仅可以表示半个苹果,还可以表示很多事物的一半。比如一张纸的一半。

(2)请同学们折出自己手里那张纸的 。

(3)课件演示,学生对照。

3、学生折一折:你能折出你手里那张纸的1/4吗?

4、交流不同的折法。

5、说一说:其中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其中的3份、4份呢?

6、认识 、 老师也来折一折:把一张纸平均分成三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其余的2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这几面有几个 ?

7、归纳

(1)都是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分数交朋友。(板书课题:跟分数交朋友)介绍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2)谁来说一说 表示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各图中涂色的部分。

(注意一图两用,每个图说出涂色部分和空白部份的分数。)

2、判断。

3、按分数涂色。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数学。分数的认识在小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三年级下册,初步认识分数。第二阶段是五年级上册,再认识分数。所以,在本节课中,不用也没有必要对分数的意义进行明确的表述。淡化定义,强化心象,便成了这种是概念又非概念的数学课所追求的教学境界。所以一定要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开展折一折(纸)、涂一涂(颜色)、举一举(小棒)等丰富的活动,来让学生在不断地思考与动手中来构建分数,来建立起对分数的数感,来感悟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意义。

五、游戏拓展

游戏:听口令,举小棒

规则:(1)每同桌共12根小棒,听到口令后商量。

(2)老师说:举,其中一人就举起小棒。

依次要求学生举起12根小棒的

设计意图:不直接讲述分子和分母的意义,而是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让学生自然地感悟分子、分母的内涵。同时,通过这一活动形式,来对刚刚认识的分数进行一个拓展,从把一个物体平均分到把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铺垫。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