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9
收藏
数学并非是一门枯燥的学科,广大小学生朋友们一定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多做题。以下是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为大家提供的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乘法的复习要点,供大家复习时使用!
乘法
一、口算乘法
1、乘法算式的意义:
例:25×4读作:“二十五乘以四”,“表示4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4倍是多少”。
2、口算方法:
例:①200×4= ,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即200×4=8 。
②25×4= ,想:把25分成20和5,20×4=80,5×4=20,80+20=100。
3、口算都是从高位算起。
二、笔算乘法
(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两条: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掌握计算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乘的顺序:从个位乘起;③、积与多位数的对位方法:从低位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④、进位问题:将进位数字变小写在所进位数的横线上,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203×3= ,704×2= ,1502×3= 。
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而积中间没有0:407×4= 。
③、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可是积的中间有0:243×7= 。
判断: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就有0。( × )
2、一个因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
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200×4=800,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②、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一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A、一个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250×7= ,60×9= ,1110×5=
B、一般积末尾的0多于或等于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于1500×6= , 等于2700×3= 。
(三)、估算与连乘
1、估算只是求近似数,不算精确结果;
2、估算的方法:先把多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3、估算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如198×5≈ (把198看成200),
308×7≈ (把308看成300),147×2≈ (把147看成150),998×6≈ (把998看成1000)。
4、连乘时要一步一步细心地计算。 45×4×7 20×8×5 125×8×7 360×(2×5)
希望提供的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考乘法的复习要点,能帮助大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初一下册数学期中复习重点之列方程(组)解应用题步骤
浙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三位数进位加法课后训练题
2016学年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初一数学《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课后练习题
高一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必备知识点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2016年二年级数学东南西北课后检测题第二学期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同步检测题
初一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资料之实数
16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复习试卷
浙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单位的换算课后练习题
初三数学期中测试卷2016年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1.1节同步练习
初二年级数学第十章《极差》练习题
浙教版四年级下学期数学课后检测题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角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练习题精选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方差与标准差》课后练习
精编初一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及答案
2016年中考数学应用问题的解题技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2节课后习题
初一下册数学期中考重点(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第十章第1节随堂测试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内角和练习题精选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正方体的认识》课后反思
2016年初二下册数学期中模拟试卷
2016年中考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备考指导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资料平移和旋转
初一下册数学期中考知识之平移
精编初一年级数学基础达标测试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有多重随堂检测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期中复习(千米和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