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收藏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第49、50页 教学背景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内容。
1、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一年级:认识了米(m)、厘米(cm)、毫米(mm)3个长度单位。联系实际,认识米尺,通过测量常见物体等活动建立1米、1厘米和1毫米的实际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能根据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初步会用米和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初步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和画线段(限整厘米)。初步会用目测或不同器具,估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大约几厘米或几米。
二年级:认识千克(kg)、克(g)2个质量单位。在实际操作中初步建立1千克、1克的量感。知道1千克=1000克。能进行有关质量的简单计算。 根据前测分析:约有75%的学生对于千米这个新知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曾听到或看到过这个长度单位,并约有35%的学生知道公里就是千米。
2、学生学习存在的困难
虽然学生在生活中会看到或听到到用千米(公里)表示较长的路程,但学生缺乏对1千米长度的体验,因此建立千米的量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并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2、联系生活实际,建立千米的量感,并知道可以用步测等方法对长度进行估测。
3、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观察、比较、猜想与验证等数学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活动,感受千米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千米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建立千米的量感。
2、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建立千米的量感。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自制多媒体课件。包括教材插图,校园内的操场图,校门外至车站的图片等和1千米的视嘉定区普通小学 2 频录像等。
三年级数学下册《口算乘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选择合适的计算策略》导学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小熊购物》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平均数》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三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周长》练习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邮》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一位数除三位数》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导学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简单的三步混合运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速度、时间与路程价》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微课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三位数除以整十数》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的面积》教案北师大版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轴对称图形》第三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单价、数量和总价》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吨的认识》教案分析
三年级数学下册《复式统计表》教案分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